近年来,时有听闻一些孩子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容易焦虑沮丧,甚至冲动地离家出走和轻生的消息,许多人在扼腕叹息之后,思考原因,研究对策,到底该如何让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让生活有奔头、日子有意思。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认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周期,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家长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环境的意识和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孩子在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关怀精神。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林洁松 摄
□记者 刘春玉 通讯员 林 莉
缺乏生命教育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我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陪伴孩子,回家时主要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优秀,成绩也很好,因此我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比较少,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但最近我发现孩子有很不好的苗头,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或在家与我们争吵后,孩子就会有冲动地离家出走,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家住揭东曲溪的洪先生担忧地说,由于对孩子缺乏生命教育,导致孩子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思考和理解,不太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太关心他人的生命。
在榕城一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女士吐槽说:“我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成绩优秀,但孩子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容易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在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后,她长时间沉浸在沮丧和失落中。”陈女士说,除了孩子正常上学外,她还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给孩子报了一些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孩子每天都在上学、去兴趣班的路上,她对孩子像生命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缺乏,导致孩子无法正确处理压力而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
家住榕城东山片区的王先生平时比较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经常给孩子买高档玩具和衣物,却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很少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因此导致他孩子的价值观有些扭曲,认为物质财富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关怀精神,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这令王先生深感忧虑。
陈洁婷表示,这些事例表明,缺乏生命教育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如果缺乏生命教育,孩子可能无法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正确处理情感和压力,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生命意识淡薄、心理问题增多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提出生命、死亡等话题时,家长不要回避或“糊弄过去”,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接受孩子的问题,并诚实地回答孩子,才能让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感受真切的生活。
缺乏生命教育负面影响大
陈洁婷指出,生命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如果不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是生命意识淡薄。孩子可能无法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缺乏对生命尊重和珍惜的意识。这可能导致孩子在生活中不注意安全,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二是心理问题增多。缺乏生命教育的孩子可能无法正确处理情感和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孩子也会缺乏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无法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三是社会责任感缺失。如果家长未能引导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孩子就可能只关注自身的需求和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关怀精神,导致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出现问题,无法成为有责任感和贡献的人。
四是价值观扭曲。在当今社会,由于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和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孩子可能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享乐,忽视生命的本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如果家长缺乏生命教育就可能会加剧这种情况,使孩子的价值观出现扭曲。
五是人文素养不足。孩子缺乏生命美学教育和文化熏陶,可能会导致其人文素养不足。这使得孩子难以欣赏生命的美好和意义,缺乏对人类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陈洁婷认为,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生命教育,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心理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关怀精神的人。家长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这里为家长朋友们推荐一些实用方法,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生命意识和情感。
一、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家长要告诉孩子,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从而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
二、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应对危险和紧急情况,教会孩子在遇到火灾、地震等灾害时的逃生技能,以及防止被欺凌、性侵犯等社会伤害的意识和能力等。家长要告诉孩子,当遇到危险时要冷静应对,学会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家长平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孩子受到心理伤害。
三、教会孩子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伤害自己和他人,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关心家人、朋友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关怀精神。家长要引导孩子关注弱势群体,多参与一些慈善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引导孩子欣赏艺术作品和自然美景,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家长也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述一些生命的故事和英雄事迹,让孩子了解生命的伟大及其意义,激发他们的生命热情和创造力。
五、抓住契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家长要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一定要爱惜自己,珍惜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了。这样也会提高孩子的危险认知能力。如清明节就是一个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在给祖先扫墓的过程中,可以适宜地向孩子解释生命和死亡,讲述祖先勤劳仁爱的故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方式,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具有正确生命观、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榜样形象,引导孩子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关怀精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