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题目是《我要中国料子》,受益匪浅。
这篇故事是讲述周总理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故事。
故事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周总理进北京后,因为要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的需要,周总理第一次做衣服,他选中了北京的一家名为“红都”的服装店,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周总理都摇摇头,坚定地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还是布料都要国产的!”他做了三套衣服,这三套衣服轮流着穿,一直穿了十年,但依旧整洁、挺括,其中当然有奥秘。周总理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了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即使有袖套保护,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裁缝店请师傅缝补。
读完这篇故事,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爱国,在周总理挑选料子时,工作人员无论给他推荐多么好的毛料布料,只要不是国产的,就统统都被他拒绝了,连制作衣服的布料也必须是祖国产的,这是多么的爱国呀!周总理还很节俭,几件衣服穿了十多年,磨损磨破了,也并没有直接扔掉,买新的衣服穿,而是送去服装店织补,他从来没有因为他是国家总理而奢华,反而是节俭朴素。同时,周总理也非常勤奋,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七八小时,一天也就二十四小时,光工作时间就占了全天的四分之三,可见周总理有多么敬业!看呀,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
想想自己,我感到脸红。我有很多衣服,但喜新厌旧,有的衣服穿不了几回,就搁在衣柜里;我有很多鞋子,看到同学的新皮鞋,就缠着妈妈给我买;学习用具每学期都要买新的,其实旧的明明还好用……读完周总理的故事之后,我为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悔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揭阳师范附属小学 曹希诺
指导老师:涂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