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剑萍
为更好地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融通导合,适性扬才”的办学理念,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特别是该校研究开发的身心障碍学生行为问题评量诊断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评诊系统”),不仅有利于身心障碍学生的教育与康复,还提高了学校教育康复质量,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评诊系统是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021年申报广东省特殊教育内涵建设示范项目结出的硕果,该项目历时2年。谈及申报该省级项目的初衷,该校校长曾蕾告诉记者:“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对身心障碍学生行为问题的评估、分析、干预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为教科研工作提供实效性和智能性,我们申报了该项目。”据介绍,该系统利用信息化进行管理,集“教管评研”等功能于一体,包括评估分析库、特教课程、家校互动、用户中心、数据统计分析等几大方面的系统应用。比如,“评估分析库”提供了学生行为问题的数据采集、评量诊断等,能根据评诊过程生成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表;“特教课程”可编辑特殊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家校互动”为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了交流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该模块及时了解学生行为问题的评诊干预过程,也可以及时把学生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登记到系统中……该系统的研发成功,对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期,我们对该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应用该系统后,对身心障碍学生行为问题的干预取得了成效。比如,学校有一名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导致认知和生活技能的学习无法有效进行。为此,老师应用该系统对该学生进行了7次评诊干预,通过评诊系统的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到该生干预训练的情况,通过问题发生的频率、强弱、持续时间等数据,我们能直观地看到该生干预后行为问题有明显改善。”王璐老师告诉记者。在使用该系统后,学生小翰的家长也表示,通过该系统,她能够完整了解孩子从入学最初的状态到每次干预取得的进步,同时也了解了家长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对孩子未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更加有信心。
“评诊系统通过对身心障碍学生行为问题数据的管理,可以进一步把握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发展、行为特征、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响行为问题的因素,形成阶段性儿童康复训练成长档案,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利用该系统进行的各项数据分析所产生的研究结论及建议将为学校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曾蕾表示,接下来,学校计划对该系统进行二期升级开发,增强系统的安全性,逐步修改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发现的问题缺陷,使系统建设更趋成熟、实用性更强,并逐步探索从本校教科研探究应用扩展至其他兄弟学校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