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质的中药不仅药效会降低,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综 图
在湿热的环境中,中药很容易发生变质。中药变质往往意味着中药成分的改变。误用变质中药,不仅与治病养生的初衷背道而驰,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变质的常见类型。
霉变
发生霉变的中药,由于药效成分分解,所以疗效会降低,其含有的一些霉菌代谢产物还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易霉变的中药有生姜、天花粉、大枣、薏苡仁、陈皮、巴戟天、全蝎、蜈蚣、地龙等。
辨别方法 观察中药表面是否出现白色、黄色、绿色、黑色等毛状、线状、网状菌丝或斑点。除了肉眼观察,还可以借助紫外灯。一些常见的真菌和霉菌在紫外灯下会有不同的荧光表现。比如,灰葡萄孢霉会发出绿色荧光或黄绿色荧光,枯草杆菌会发出绿色荧光。
预防方法 将中药贮存在阴凉(环境温度不高于20℃)、通风、干燥处。贮存过程中要注意中药的干燥程度,必要时可以日晒、低温烘干或者使用食品干燥剂等。
虫蛀
中药被虫蛀会导致有效成分损失,害虫的残体、排泄物和分泌物还会造成药材污染。虫蛀多发生在富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药材中,如大枣、莲子、当归、黄芪、山药、人参、党参、泽泻等。
辨别方法 发生虫蛀时,在中药空隙或碎屑中可发现“纤丝”,中药表面有幼虫蛀成的小洞。严重时,中药饮片会被蛀成粉末状,一些动物药材内部会被蛀空。
预防方法 将中药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
变色
中药变色表明有效成分已减少或发生了改变,疗效可能降低甚至丧失。易变色的中药有玫瑰花、红花、菊花、金银花、白芷、山药、黄芪、莲须等。
辨别方法 中药颜色由浅变深、由深变浅或由鲜艳变暗淡。
预防方法 将中药贮存在避光、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
泛油
中药泛油表明其内部组织破坏、糖分和蛋白质流失、脂肪酸败,会严重影响疗效,并且危害身体健康。易泛油的中药有柏子仁、桃仁、牛膝、麦冬、枸杞子、苦杏仁、九香虫等。
辨别方法 中药质地变软,颜色变深,外表发黏,渗出油状物质,有刺激性气味等。
预防方法 将中药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不宜将中药压碎。
气味散失
中药固有的气味散失或变淡会使疗效受到影响。富含挥发油的中药最易发生气味散失,如肉桂、豆蔻、砂仁、薄荷、乳香、紫苏叶、广藿香等。
预防方法 将中药贮存在密封的食品级塑料袋或者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不宜过度通风。赵彤彤
小贴士
中药汤剂的保存方法 真空包装的中药代煎汤剂,最好放在冰箱中以0~4℃的温度保存。若发现药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说明药液变质,不可服用。患者自己用器皿盛放的中药汤剂,放置在冰箱中以0~4℃的温度保存,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天。
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保存方法 中药配方颗粒剂要存放在阴凉、避光、干燥的地方。室温保存即可,最好不要放入冰箱,因为冰箱内的湿度较大,若包装的密封性不好,中药配方颗粒剂会出现吸潮、结块的现象。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