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峰读书图》轴
〔清〕 王 鉴
纸本设色 142cm×57.5cm
图绘崇山峻岭,苍松平溪,一高士在茅舍内读书。其展卷吟诵的细微举止点明了惬意“读书”的创作主题,寄托着画家的隐逸思想。本幅构图为高远法取势,山脚松木以工整的线条精心刻画,显现出作者以线造型的能力。山顶处以浓墨戳点,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等,灵活多变的各种点法增强了江南山峦湿润华滋、沉郁深秀的气象。山石的脉络是以元人王叔明(即王蒙)典型的解索皴表现,其拖墨而下,屈曲密集的线条与山石的陡峭走向相一致,增强了山体的雄伟之势。此图堪称王鉴仿王叔明的佳作,全面地展示了其对王蒙画法得心应手的娴熟的运用程度。
本幅自题:“叔明《九峰读书图》为钱宗伯收藏,余时得借观,今仿其笔意,呈仲翁老宗台教正。己丑季夏小弟鉴。”钤“玄照”“烟波钓客”白文印。鉴藏印有:“朱瓥私印”白文印、“章翼诜堂法书名画记”朱文印等共3方。
王鉴(1598~1677),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万历二十六年(1598)出生,崇祯六年(1633)举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称“王廉州”。工画,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诸名公墨迹”,与同族王时敏齐名,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
李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