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上的创新突破,让瓷砖新品更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综 图
瓷砖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在装饰性、实用性等方面更新迭代,下面盘点了瓷砖新品采用的新工艺,为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参考。
干粒效果
瓷砖在装饰性层面的工艺不断迭代,釉面经历了丝网印花、辊筒印花、喷墨印花这几个阶段,目前已经步入了数码模具、胶水干粒的时代。
以干粒产品为例,陶企将具有闪光干粒、金属干粒、结晶干粒、彩色干粒、哑光干粒等效果的干粒施于砖坯表面,经过二次煅烧后获得丰富的装饰图案。这项技术有效地提升了瓷砖纹理的立体表现,让瓷砖装饰更趋天然效果。
在第38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上,道氏技术推出的“针晶干粒”工艺,将干粒从颗粒状结晶晶体形态,转变为针状、条状、板状、放射纤维状的结晶晶体,为瓷砖产品创新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宏宇集团的新工艺,可通过在瓷砖表面透明干粒中添加“悬浮颗粒”实现釉面的立体化装饰效果,通过调整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等参数,使玉白、浅灰、灰黄等各种颜色为半透明状态悬浮在透明釉层中间,犹如朵朵云彩,使产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立体效果。
3D微模
如果说产品具备通透感、层次感还不够有特色,那么从亮面砖到质感砖进阶,更多的是实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突破。
最早具有3D立体效果的瓷砖生产工艺,业内称之为模具面。它是用固定形状的预制模具压制成形并施釉的瓷砖,通过模具的应用、釉面工艺、产品色调的进一步升级和转变,以此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案。得益于数码模具的创新,陶企可以在砖面创造出与不同设计完美匹配的数字模具面,实现多种类型的凹凸结构。
日前,马可波罗瓷砖发布的“印象敦煌”系列新品,通过光影、模具、微浮雕等现代工艺的手法演绎敦煌色彩及艺术元素,比如其中的一款“孔雀金羽”立体感十足。
此前,诺贝尔的地毯砖采用的是数码喷墨印刷系统复合多道淋釉加工,让瓷砖表面纹理呈现凹凸立体感。而其最新推出的地毯砖新品则采用“仿生绒感技术”,不仅复刻了天然纤维地毯纹理,还让瓷砖呈现出自然纤维与羊毛混纺的脚感。
复合叠加
伴随着陶企在各自差异化路线的探索,各种叠加工艺、复合工艺产品频频问世。这种产品一般会将两种以上的工艺叠加在一起,例如用亮光墨水+精雕,全数码工艺+细哑干粒等,来表达更加丰富、更具层次感的纹理效果。对于形象产品而言,叠加的工艺越多,越有利于陶企“炫技”“秀工艺”。
峨眉山金陶旗下品牌金匠岩板推出的“微感光影”系列,融合了柔哑微雕、微光、肌肤釉、火山岩+微雕、臻石釉、岩玉釉、微模+数码模+微雕、皮带模具+数码模具+微雕、干粒柔抛、数码洞石模具、数码石纹模具、数码微感模具、数码对纹模具等13大哑质微感工艺,打造出独特的质感。
粤强推出的“宗师M8”系列新品采用干粒抛工艺,保证超高平整度。此外该产品还采用了干粒抛、微模具、数码喷墨、下陷釉3.0、提纯熟料叠加、精准相机对位、5D精雕深刻墨水、16通道喷墨等多项复合工艺和先进技术。
功能创新
陶企不仅在瓷砖的装饰性层面上创新,还有一部分陶企另辟蹊径,选择从实用性层面寻求突破。
实际上,功能性瓷砖早已有之,比如负离子瓷砖、石墨烯发热瓷砖,近几年,超耐磨、超防滑、超防污等功能性创新产品开始登上各大展会的主舞台。
卡罗娜超防污质感瓷砖推出了“巧克力釉”新品,该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能, 通过叠加多重复刻工艺,让瓷砖表面呈现出独特的包浆质地,不仅防滑、耐磨,而且实现了超防污的功能。
维罗生态砖推出的“生态自然石3.0”系列新品,采用哑光抗菌时光釉工艺,让抗菌材料与瓷砖釉面形成一体,且耐磨耐刮。
总体而言,瓷砖工艺不断升级,促使产品更符合多样化的消费和审美需求。 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