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精准招引促产业发展 …
·以新的改革实践推动高…
·精细化治理提升平安“…
·突破永无止境 荣耀…
·粤东首份中国-塞尔维…
·普宁队摘下4金成最大…
·如何把握进一步全面深…
·助推“百千万工程”走…
·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2024年度潮汕星河…
·五经富水: 苍龙横卧…
·捍卫、挑战、突破
·代言中国,“郑钦文们…
·中国选手包揽冠亚军
·捍卫国乒男单荣誉
·“‘Queen We…
·续航里程均超600公…
·自动驾驶加速推广 …
·我市车市有望持续升温
·新车上市
·深耕文学创作 讲好…
·青红相衬 雅致秀逸
·英歌“火”力引风尚 …
·大风 (节选)
·共情是人类的相处之道
·用诗意透析精神世界
·【新书荐读】
·重建丁日昌先生墓园记…
·追寻逝去的时光
·“雅庆”还是“雅度”…
·梦:出自鄸姓
·好柴无流到三河坝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深耕文学创作 讲好潮汕故事
——访中国作协会员张泽华

时间:2024/8/5

 

  张泽华。

  张泽华创作出版的作品。

  □林英鸿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协会会员,出生于普宁一农民家庭的张泽华自小就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在几十年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他始终没忘从小就在心里扎根的志趣与理想。他将目光投向脚下的热土,以笔传情礼赞家乡,讲述潮汕故事。退休之后的他,创作热情不减当年,仍然笔耕不辍,着手写作中、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希望为弘扬潮汕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

  “文字成了我体验生命、思考自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当然是一件比较辛苦但也最为惬意的事。”在张泽华看来,半个世纪以来,正是心中的文学梦伴随着他走过风风雨雨,始终心怀炽热。张泽华出生于普宁市流沙东街道秀陇村,自初中起就喜欢“泡”图书馆、新华书店读书看报,渐渐地迷恋上文学书籍,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16岁时考进省邮电学校,后因故不得不停学回乡当农民。后来又因家庭变故,不得不放弃从军梦,成为村里一名民办教师,靠着微薄的薪酬挑起养家的重担。此后,张泽华业余挑灯夜读,费尽心思撰写散文、小说和通讯、特写等,投稿县广播站、《汕头日报》《广东农民报》等报刊、电台。19岁那年,他撰写的处女作一组民歌在《南方日报-农民版》发表,他喜出望外,备受鼓舞,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热情。

  21岁那年,张泽华被县组织人事部门发现并吸收为国家干部,到普宁县文化馆当创作员,协编《普宁文艺》,后来又先后调到公社党委办、县团委等工作,尽管工作繁忙,仍不时利用休息时间舞文弄墨,乐此不疲。由于“能写”,张泽华很快脱颖而出,1985年,他从普宁县团委书记调任汕头市团委副书记、书记,又辗转到南澳县、达濠区、龙湖区以及汕头市政协和统战部工作,退休后到汕头市公益基金会任会长。不管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不渝带着热爱家乡、热爱文学艺术的写作情怀,撰写大量的报告文学、通讯特写等作品,捕捉生活的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作品频频刊登在各种媒体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五十载的砥砺前行,五十载的勤奋笔耕,迎来了累累硕果:至今,张泽华已发表200多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通讯特写等,先后有36篇(次)作品分别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侨联主办的《海内与海外》月刊、中国文联出版的《中国文艺家》月刊等。出版有《这方热土》《大潮的呼唤》《南海涛声》《那年那事》《山那边是海》等多部文学集。他的剧本《红日照村河》获广东省文艺汇演剧本奖、报告文学集《大潮的呼唤》获香港陈伟桑榆文学奖特别奖、《山那边是海》获全国文学优秀奖……

  饱蘸深情抒写美丽家乡

  张泽华一直以来坚持扎根本土,以笔传情礼赞家乡。他的文学作品涉及领域宽广,体裁多样,创作灵活,既能驾驭“八一”英雄麦贤得、留美博士李大西等重大题材,又能采写一辈子做好事的乡村慈善大妈王佩君等草根典型,以及身残志坚的无双臂少年黄开文、心灵手巧赴瑞士展示技艺的绣花姑娘李少云、“花木状元”张木兴等一批青少年典型,其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让广大读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深受启迪。

  张泽华的创作成果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以蒋子龙为团长来汕头采风的中国作家代表团的多位作家认为,张泽华的作品政治触觉灵敏,主题鲜明,文笔生动,展示了“红色文化、绿色理念、典型引领”的主旋律和不拘一格的创作技巧。作品风格朴实深沉,乡土气味浓厚,气势磅礴,讲述了中国故事和潮汕故事、特区故事,深入浅出,可读可亲,充满正能量,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近日,张泽华偶翻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书,发现其中的一篇小说《洪二婶的水果店》,发表于1974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潮汕民兵斗争故事集》选登。回首往事,火热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从1974年到2024年,刚好半个世纪,张泽华百感交集,有耕耘就有收获,作品里凝聚着他的文学初心和辛勤的汗水。

  “我喜欢写那些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记录平凡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张泽华说,文学艺术的意义,就是能让人类的精神记忆变成一条联通过去、今天、未来的河流。写作自然也是有感而发,有责任,才会去观察,才会有自己的感受,创作才会真诚,不致流于空泛和浮躁。谈及未来的创作计划,年逾七旬的张泽华依然充满激情,“我十分热爱生于斯、养于斯的这片热土。”张泽华表示,他会坚持撰写潮汕历史文化以及那些发生在城乡之中的带着喜怒哀乐的故事,用文字记录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潮汕故事。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