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在引导孩子发展主见的过程中,应注重尊重、鼓励、引导和支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何 琳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没有主见,家长问孩子对某件事的想法或意见时,孩子总是说“随便你”“无所谓”“都行”等,做事说话也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家长对此也感到很无奈,更担心会因此影响孩子的成长。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孩子没有主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有爱、包容的家庭环境,多关注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或意见,给予孩子积极的建议和足够的情感支持;家长要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并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指导,鼓励孩子多尝试新事物,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让其在犯错中探索、学习和成长;家长要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增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要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予以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并做好正确引导;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交互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致孩子没有主见有六主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没有主见呢?对此,汕头市乐见田心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可能有六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长对孩子过度干涉或保护。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能力欠缺,对孩子的事处处干涉,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总是过度保护孩子,孩子的事情经常被家长包办,这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失去做选择、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会。
二是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表现总是挑剔,孩子的选择一旦不符合家长预期,就会经常被批评和否定,这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进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是对孩子需求缺乏尊重。一些家长过于强势,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却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接纳和尊重,孩子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忽视,为了迎合家长,孩子只能选择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是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引导。有的家长给的问题太“大”或不够具体,不切合孩子的实际,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感到迷茫和无助,不懂得该怎么回答和作出决定,而家长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这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进而变得没有主见。
五是家长教育方式过严或过宽。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可能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新事物;而教育方式过于宽容则可能让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六是孩子自身性格特质影响。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也会影响其主见的发展,如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倾向于听从他人的意见,而外向的孩子则可能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如孩子缺乏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接触不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可能会影响其主见的发展。
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孩子没有主见,家长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引导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家长要摆正心态,改进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一个有爱、开放、包容的家庭环境,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状况,多关注、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孩子表达想法或意见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或意见,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建议和足够的情感支持,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这有助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孩子更愿意主动思考和表达。
二、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家长要充分信任,敢于放手,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将事情大胆地交给孩子去做,如选择穿哪件衣服、看什么书或参与什么活动等,尊重孩子的需求和决定,并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渐扩大选择范围,让孩子学会权衡利弊、承担责任,培养选择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和规则。在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建立自律和责任感,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发展;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当孩子作出一些不理智的选择或犯错时,家长要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才能拥有越挫越勇的意志,才能在犯错中探索、学习和成长。
四、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勇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不同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减少情绪困扰和冲突;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孩子学会提问、质疑和评估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如通过阅读、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拓宽孩子的视野和思维深度,从而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避免盲目跟从或轻信他人。
五、正面反馈和鼓励孩子。当孩子做出决定、尝试新事物等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和及时的支持,要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予以正面反馈和鼓励,如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等,让孩子感到其努力被重视和被关注,孩子也会从家长的积极反馈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强化自己的积极行为,激发内在动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做好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家长的榜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通过言行一致、勇于担当的行为,向孩子展示如何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家长要做好正确引导,如平时多与孩子互动,引导孩子发表意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交互动,如鼓励孩子与不同年龄或背景的人交往、参与团队活动等,学习如何与他人协商和达成共识,学会在多元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家长在引导孩子发展主见的过程中,应注重尊重、鼓励、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