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琼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学生和教师个人拥有的信息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iPad等)逐步普及,个人携带自己的信息终端到学校课堂学习的形式逐渐兴起,颠倒的课堂、可汗学院等新理念逐步家喻户晓,微课也顺应形势“热”了起来,并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本文就以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维导图在文言虚词“而”的微课设计中的应用,谈谈如何通过思维导图使微课更优化。
一、微课的特点及缺点
(一)微课的特点。微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微”,一个微课视频的长度只需要几分钟,最多不要超过15分钟;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微课通常以大众化的PPT(幻灯片)演示为基础,录制成视频文件后上传网络平台。
(二)微课的缺点。通常的微课制作,人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教学模式,线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属于静态思维,而微课通常采用的 PPT教育技术手段就是这样的一种线性思维方式。微课缺少了一定的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在知识掌握的效率上也存在很多缺陷。
二、思维导图的介入
为了使微课的优势最大化地彰显,把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维导图应用到微课中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知识点,减少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能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整合知识资源,发现新的知识点,提高知识资源的利用效率;思维导图通过图像而非文字的形式思考,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微课中的应用
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微课中,让微课在已有的优势基础上,规避劣势,更好地服务师生的教与学活动。
为了更好说明二者整合的优势,现以《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微课谈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初中语文《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微课设计背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文言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而虚词“而”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它的用法十分灵活多变,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其制作成思维导图,然后设计成微课,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它的意义及用法。
(二)理顺思路,加强记忆。思维导图可以反映内容间的逻辑层次结构和相关性的,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例如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种类繁多,灵活多变,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可以理清虚词“而”的用法种类和每一种用法的使用特点。使学生对复杂的虚词“而”的用法有了有效的记忆和对知识点的系统把握。
四、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微课中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便于记忆的工具,能有效利用人类右脑的功能,使学习者记忆更有效,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它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微课中,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更显出思维导图的优势。
通过在语文教学微课中引入思维导图,对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充分领会和掌握某一个语文学习中要求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大帮助,对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利于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系统梳理,澄清各知识点间的关联,避免孤立地看待单一知识点。
总之,思维导图能整理思维、加深记忆,它不仅是学习和巩固知识最有利的新型学习工具,更是一种受益终身的思维方式的建立。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微课教学中,进一步优化了微课的教学方式,使之更具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