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竹图》卷

《兰竹图》卷(局部)
《兰竹图》卷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26.8cm×730cm
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款署:“徵明题於玉磬山房”。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
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墨色温润,行笔轻盈流利,行转有致。竹子则以浓墨出之,劲健潇洒。对衬景的描写,作者亦颇具匠心,如坡角土石皆以干笔勾画、皴擦,再以荆棘穿插其间,卷尾一段溪流淙淙,都显示出环境的荒率冷寂,从而愈发衬托出兰、竹高雅清芬、不从流俗的品格,突出了传统文人赋予兰竹的人格精神。作者在自题中言道:此图意在师法宋元时期善画兰竹的诸位文人画大师们的画法。观此图,作者直以行草书、“飞白”笔法入画,正是深得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的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的精髓。在如此鸿篇巨制中,作者尽情挥洒,充分表现出了笔墨的逸趣,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佳作。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书画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其画特点是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
娄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