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离京赴利马出席…
·为人类文明进步展开新…
·奏响田间“丰收曲” …
·保障供暖季进口液化天…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
·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抓…
·我国先进民用航空发动…
·携手建设高水平医院 …
·中国航展见证飞天荣光
·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
·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营造美丽整洁文明城市…
·揭阳市原蓝城区市容环…
·倾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交通宣传进企业 警企…
·打造“医养康护”特色…
·新瓜上市
·江灏五行八卦棍
·邀请军地共同介绍参加…
·无人机和反无人机装备…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
·中国“飞鲨”已长大
·上海法院宣判被告人杨…
·天舟八号近日择机发射…
·公安部部署动态消除隐…
·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橄榄糁:消食开胃 甘…
·又到一年炙豆时
·清代广州“时菜”的中…
·自制猪肉酱
·菠萝鸡块
·优化用电营商环境 …
·榕城区:“融”湾聚力…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清代广州“时菜”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智慧

时间:2024/11/14

  □陈汉初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烹饪,源远流长。先秦重要经典和《齐民要术》,都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过论述。所以,中国菜用博大精深、享誉世界来形容是不为过的。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专门著作,有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和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等著作。袁、王地位显赫。袁枚为清乾隆四年进士、曾做四任县官;而王士雄是清代有贡献的著名温病学家。他们的著作,理所当然为人们所熟知。除此之外,笔者还藏有民国时期闽侯潘衍著《家庭食品烹制法大全》一书。平心而论,到目前为止,红杏主人的《新选美味求真》,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在于,红杏主人的姓氏、身份,至今笔者也未考证清楚。或许也因为没有上述两本书作者的身份那么显赫,故也知之者少,传之者寡。

  红杏主人编撰的《新选美味求真》,书中未见粤菜的提炼和说法,只说是广州“时菜”。由此可见,粤菜的提法,应晚于此书出版之时。但“广州”二字,已把地域说得非常明白了,是广州的菜谱,广东的菜谱。《新选美味求真》,内容丰富,提炼精当,闪烁着中华美食传统文化的光芒。

  一、养生观

  红杏主人在菜谱中提及有益健康、有益身体的菜谱不少;加入中草药,做成药膳的也有多例。如“全鹧鸪”,做法是起骨,放在碎,下绍酒一杯,搽匀。熟莲子、香信、火腿齐下,隔水燉至极堪。“此物化痰,有益,味香。”又如“燉羊头”,“用薹汁、酒炒过”,“绍酒四两、利水同燉至极堪,加红枣,正菜同燉。”“如欲有益,加北芪五钱、防党五钱同燉。”再如,“石耳”能“滋阴清热”,“葛仙来”,“清爽消滞,多食能延寿。”“发菜”,“味爽能消食。”有的菜,红杏主人还特别提醒,如处理不当,是有害的。如“燕窝羹”,他在菜谱中特别提出“此物至清沾,不宜下重浊之物配之,又宜以滚得久为佳,如若滚不熟,则食令人泻,慎之。”

  二、季节观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天地运行是有规律的。于是,有二十四节气之说。天人合一,人类对四时节气的饮食,是有讲究的。红杏主人在食谱也对此有记述。他说:“生于四时不同,相物而用。”那些适合夏季吃,那些适合冬季吃,在食谱中他都给食货们有个提醒。如“薄片肉”,用的是“脊头肥肉”,配“芥末、浙醋、蒜茸拌食”,“底用炒青豆角”,“夏天菜也”。“凉办肚”,“用近蒂处”,“薄片”,用“芥末、浙醋、蒜茸、麻油、白糖拌匀”,“味爽,此夏天菜也。”“冬瓜腿”,主料火腿、冬瓜,用绍酒隔水燉,“此夏天菜也。”“肇菜腿”,“此冬天菜也。”有的菜,红杏主人还特别点明,那个地方的人喜欢。“米砂肉”,“味甘香,外省人最喜食之。”又如“荷包饭”,“食之香甘,莞人常用此法。”荷包饭,是东莞人常用的烹食方法。

  三、调和观

  调和,是一个哲学观点,也是一种烹调理念,就是“五味调和”。“齐之以味,济其不及”。调味品有去腥膻、变色泽、增芳香、定味道、保鲜防腐等多种功能。厨师在制作美味佳肴时,必须水火相济、五味协调。如果只用水和一种调味品来调味,不会是一种美味佳肴,人们也不会喜欢。这与弹钢琴、演奏音乐一样,只用一种声音,是不能成为美妙音乐的。红杏主人在书中的序中说:“夫山珍海错,各有性之不同,在制法当分其味之浓淡而别之,小菜配合得宜也。”在“例言”中又说:调料小菜,“有时不能不用,也切不可多用,相物而下便合,使其齐相和味也。”也就是说,要相物而用,视性而用,五味调和,相得益彰。这个“用”,既有配料,也有用火。要相生,不能相克。“凡用火有文武之别,物有刚柔之分,可物而施。如刚者,用火多些;柔者,用火少些。如炒卖俱宜,用武火乃可。”调和的观念,还包括美食与美器相配。红杏主人在“例言”中说:“食必以美器,此为饮食中之明论也。”美食盛在美的餐具,再加上美的就餐环境,显然,食货们的心境就不同了。

  四、美味观

  “古者伊尹割烹,易牙训和。”红杏主人在序中把中国古代两位烹圣抬了出来,为人们揭示我国古代已有善于割烹的伊尹和善于调和的易牙,中国烹饪文化底蕴深厚。有意思的是,在古代,孟子与告子在讨论人性与仁义关系时,也谈到易牙。孟子说:“口之于味,有同者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者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大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孟子认为,口有同耆,又众口难调。而易牙所调之味,天下皆以为美也。红杏主人也从孟圣人的观点,他在书中进一步论述说:“但世人知食者多,知味者少,而精此道者尤为鲜矣。”进一步强调味觉在饮食中的重要性。“味觉”是一种自我感觉,也是一种人性,更是一种艺术。孟子还说: “口之于味也,有同期焉;耳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把饮食思想最为闪光的味觉命题,提高到音乐、色彩(美术)同等的美感境界。人们追求美味与追求美的色彩和美好动听的音乐,是具有同等要求的,此即所谓“口之于味,有同嗜也”,“食色,性也。”

  (本文作者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