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巡
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是他们不断变强的思维能力,但需要提醒的是,想要强化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科学训练。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但也是学生锻炼个人逻辑推理、空间构建、抽象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可以对标教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引导他们参加各类适配的思维训练活动,应该可以很好开拓学生的思维。
一、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小学生的思维训练没必要被局限在数学课堂中,还可以被渗透到语文等学科里,但相对而言,数学知识在严谨、逻辑、推理性等方面比较突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更突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
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首先,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其次,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在努力付出后仍学不会,逐步产生抵触心理。再次,许多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数学的教学应寻求改变。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且未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三、数学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一)打好基础,夯实数学的基本概念
首先教师要明白,不管日常的教学是以学好数学还是以形成数学思维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在授课时,教师都必须要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掌握基础知识,毕竟扎实的基础支撑是学习高难度数学课程、展开思维训练的前提条件。如学生只有先掌握关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内容才可以展开思维上的训练,这是因为只有先了解四则运算的规律,才能展开图形定义的学习,完成由概念到性质到解题技巧的逐步推进。
(二)以趣味方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小学生的一大特色体现在他们的好奇心较强,对未知事物都有深入探究的欲望和想法,所以在展开思维训练时,教师的设计和安排要富有趣味性,此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潜力得到更完全的释放。
如教学《倍数与因数》,教师可以这样安排:先导出“122×6=183×4=732×1=366×2=244×3”,让学生思考:这组乘法算式有哪些共同点?让学生分析彼此的共同点体现在哪里,再告诉学生以上乘法算式中的几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导出如上问题后,大多数学生都会快速被教师趣味性的问法所吸引,并且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结合《倍数与因数》这一课程的重难点展开问题求解,如此就能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因为在探索的初期,很多学生都会从惯性思维角度出发去理解,大概率会先陷入误区,之后他们只有寻求转变、找到新的方向才能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
(三)联系生活,深入理解数学学习
自新课标落地后,教师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极大转变,当下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最高的目标,确保大家将理论内容应用于生活化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话题中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教师可将购物相关的单价、数量、总价等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消费者是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得出最终答案的,这样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分析能力。
(四)引导学生接受专项训练,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未必都是天生的,部分学生小时候思维逻辑能力弱,在小学阶段通过教师的指引、反复训练得到明显强化,为帮助学生升华思维能力,教师应布置专项练习题。比如教学“由立体图形转变成平面图形”时,教师可将它当专项训练中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将抽象与具体问题联合在一起的基础上,从自己当下的思维出发、抓住转化的核心点,逐步培养个人的空间想象力。
总之,在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他们能灵活多变地解决生活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为实现以上目标,教师要在教学的理念、方法上做好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