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
·政治站位高 法治精…
·揭阳:主攻县域优势产…
·住揭省政协委员积极履…
·“粤智助”推出不动产…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
·迎春花市年味浓 市…
·扩大揭东尚品影响力 …
·为劳模和困难群众送上…
·梅香如故迎宾来 兴…
·市作协开展慰问老作家…
·二十余载情满敬老院
·2024天气事件盘点…
·故宫建筑琉璃烧造技艺…
·揭示古代蜻蜓眼玻璃珠…
·地震来了,如何应急避…
·长知识
·漫步在冬日的山间
·浪漫的春联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坚…
·冬有酒酿是清欢
·跟着李白去踏雪
·人间有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科研人员利用多种科技手段
揭示古代蜻蜓眼玻璃珠研制历程

时间:2025/1/18

  笔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该校与其他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多种科技手段,阐明了战国至西汉时期铅钡玻璃珠蜻蜓眼的技术内涵,成功揭示我国古代蜻蜓眼玻璃珠的研制历程。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通报》。

  玻璃是人类研制的最重要材料之一。早在我国东周时期,地中海、美索不达米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就以钠玻璃生产而著称,而我国则以铅钡玻璃生产而闻名。作为古代玻璃制品的重要代表,蜻蜓眼玻璃珠最初出现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并于春秋晚期经由欧亚草原传入我国中原。

  “以往研究表明,我国铅钡玻璃珠蜻蜓眼的出现受到外来钠玻璃的影响。但外来钠玻璃究竟如何影响我国铅钡玻璃珠的制作,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益民告诉笔者。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铅钡玻璃珠蜻蜓眼的成分、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首次识别出铅钡玻璃的钠源为富钠矿物,或来自欧亚大陆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钠玻璃;铅钡玻璃的硅源包括额外添加的石英。

  杨益民认为,我国古代工匠发明铅钡玻璃的主要动力是仿制外来的钠玻璃珠蜻蜓眼。白色眼纹是蜻蜓眼玻璃珠的重要特征,外国工匠通常在玻璃中添加二氧化锡或锑酸钙等乳浊剂来形成白色。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扫描电镜、超薄切片结合高分辨显微透射电镜成像技术,在铅钡玻璃珠蜻蜓眼中发现了大量微米级未熔石英颗粒。

  “石英是原料之一,工匠通过控制其熔融程度来形成微米级颗粒,从而制作出白色乳浊玻璃,这种工艺应该是古代白色铅钡玻璃生产的主流工艺,是我国本土创新。”杨益民说。

  同时,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古代工匠在仿制外来钠玻璃珠蜻蜓眼的过程中,吸收了眼纹装饰中的逐层镶嵌工艺,但目前没有发现引进缠绕工艺制作的珠子基体。

  “这项研究探讨了欧亚大陆的钠玻璃如何促进我国早期铅钡玻璃制品的诞生,并揭示铅钡玻璃珠生产工艺中的本土创新。”杨益民说,研究为理解我国早期玻璃产生、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见解。

  陆成宽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