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美国当选总统…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
·政治站位高 法治精…
·揭阳:主攻县域优势产…
·住揭省政协委员积极履…
·“粤智助”推出不动产…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
·迎春花市年味浓 市…
·扩大揭东尚品影响力 …
·为劳模和困难群众送上…
·梅香如故迎宾来 兴…
·市作协开展慰问老作家…
·二十余载情满敬老院
·2024天气事件盘点…
·故宫建筑琉璃烧造技艺…
·揭示古代蜻蜓眼玻璃珠…
·地震来了,如何应急避…
·长知识
·漫步在冬日的山间
·浪漫的春联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坚…
·冬有酒酿是清欢
·跟着李白去踏雪
·人间有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地震来了,如何应急避险

时间:2025/1/18

国际上公认的地震应急避险方法是“伏地、遮挡、手抓牢”。资料图片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次日15时4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5.5级地震。为什么最近地震频繁?地震为何难以预测?灾难发生后如何紧急避险?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关注。

  地震为何难以预测

  地震是一种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尽管科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对地震的发生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地震的短临预报方面(包括具体时间、地点及震级等要素),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震事件的低概率特性。地震,特别是高强度地震(7.0级以上的大地震)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由于地震数据的相对有限性,科学家在构建精确的统计规律和预测模型方面面临挑战。例如,2023年全球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129次,其中7.0级以上地震19次,但这些数据仍难以完全揭示地震活动的复杂性。

  二是地球内部的探测限制。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尤其是地壳以下的深层区域。当前技术水平尚未实现对震源深处的直接探测,科学家主要依靠地表观测数据、地质勘探结果及间接测量技术等手段,来推测地震可能发生的情景。这种探测限制使得地震预测工作变得极为复杂和艰难。

  三是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地震的孕育、发生及发展过程涉及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机制。这些过程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以及不同震级的地震中表现出显著的复杂性。科学家在深入理解这些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机制上,仍面临重重挑战,从而影响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科研人员仍不断努力提升地震预测的精准度,同时加强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完善应急响应预案,以期减轻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冲击和损失。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我们有望克服这一难题。

  公众应该怎么应急避险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急避险方法,我们应该因时、因地和因人制宜。面对潜在的地震风险,公众应提高警惕,做好应急避险准备。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应急避险指南。

  震时躲避

  保持冷静:地震突发,要保持冷静,切勿慌乱,方能明辨是非,妥善应对。

  寻找掩护:如果身处室内,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床下、桌下,或靠近墙角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避免靠近窗户、玻璃幕墙等易碎物品,以免被飞溅的碎片伤害。在抗震能力较差的平房内,且室外比较空旷时的情况下,应在小心坠物的前提下快速撤离到室外。

  关闭电源:躲避之时,要迅速切断电源、煤气,谨防次生灾害。次生灾害会对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震后快速疏散

  判断情况:地震结束后,应迅速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注意保护头部,避免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威胁。如果环境不安全,应立即撤离。

  有序疏散: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有序地疏散到开阔、安全的地带。应选择楼梯逃生,避免使用电梯。疏散途中,务必保持冷静,切勿拥挤,以防踩踏之祸。

  保持通讯:在疏散过程中,确保手机等通讯工具畅通无阻,以便迅速接收救援信息和对外求助。如果通信中断,可以尝试使用收音机等其他方式与外界联系。张 英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