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向
据报道,日前,小学生李明(化名)在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被不法分子以赠送“游戏皮肤”为由,诱导添加社交账号,并套取家长的有关账号、手机号、邮箱验证码,试图盗走家长社交账号中的3万元。幸好家长发现及时,反诈民警迅速对社交账号进行保护性止付,避免了财产损失。
这个案例中,孩子陷入网络诈骗,幸亏被父母及时发现避免了财产损失。但是现实中还有不少孩子掉入了网络游戏陷阱,造成大量钱财被骗。
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络游戏成为许多中小学生喜爱的娱乐活动,让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多元化。但网络游戏陷阱,却屡屡把未成年人作为围猎对象。仔细思考,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心智不成熟。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诱惑,且因害怕被家长责备而不敢告知家长,导致被骗金额增加。二是家长监管不力造成。部分家长对孩子上网行为关注不够,未妥善保管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及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也未对孩子进行充分的防诈骗教育。三是平台审核有漏洞。部分游戏平台的未成年人审核机制存在缺陷,一些游戏平台注册时只需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登录时也不进行人脸识别等复合验证,导致孩子轻易用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登录。
网络游戏陷阱不仅让孩子及家长损失了钱财,还给未成年人造成了阴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更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秩序。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避免未成年人陷入网络游戏陷阱。其一,网络平台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下架,还要向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并实行实名认证强化注册信息和登录信息审核,尤其是要增加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确保账号不被未成年人冒名登录。其二,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游戏平台的监管,对没有尽到实名制审核责任和网络游戏监督责任的平台严厉处罚,倒逼平台严格履行审核监督责任。其三,家长要严管孩子上网,及时关注动态,并教育孩子如何识别网络骗子,以提高警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