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希
听母亲讲,她刚结婚的时候,做事总是笨手笨脚的,做裁缝的奶奶一心想让她继承手艺,可她学了两个月,连裁衣都没学会,因此没少挨奶奶数落。一气之下,母亲把剪刀一扔,发誓这辈子都不做裁缝,宁愿去干农活。
我刚上小学那会儿,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第二十名左右。要强的母亲心里很是着急,有一天,她对我说:“以后,妈妈陪你写作业吧。”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直犯嘀咕。母亲识字不多,我课本上好多字她都不认识,这可怎么陪呀?我把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母亲却笑着回答:“你专心写作业,我在旁边织毛衣。我一直都想学会织毛衣,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进步大。”我一听,顿时来了兴致。母亲平时笨手笨脚的,没少被奶奶训,怎么能织出好看的毛衣呢?我常听隔壁李婶说,织毛衣可是个精细活儿,稍不注意就出错,她自己都学不会。李婶可是个能人,蒸的馒头又白又大,做的咸菜又脆又香,连她都不会织毛衣,我妈能行吗?
从那以后的每天晚上,在我家昏黄的煤油灯下,都能看到我写作业、母亲织毛衣的身影。刚开始,母亲总是把毛衣针弄掉在地上。我假装没看见,母亲也不声不响地捡起来继续织。她买了一团红毛线,说是要织一条红围巾。母亲常常是织了没几行,又拆掉重新织,如此反复,可她一点都不嫌麻烦,像是跟毛线较上劲了。她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手上的动作小心翼翼,仿佛那毛线是稀世珍宝。
偶尔,母亲会凑过头来看一眼,她不看我作业答案对不对,只瞧我的字写得规不规矩。要是我写得潦草了,她准会耐心地劝导我,说起她当年很渴望读书,却因为要照顾小舅舅,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围巾织到一半的时候,母亲让我试戴。红艳艳的围巾围在脖子上,暖呼呼的,特别舒服。我对母亲的看法,不知不觉有了改变。
经过大半个月的“折腾”,母亲的围巾终于织好了。母亲看上去比我还开心,直说自己战胜了自己,这可是个大进步。织好围巾后,母亲信心大增,又买了毛线,说要给我织一件毛衣。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织毛衣的工序比围巾复杂多了,可母亲还是像之前一样,织了拆、拆了织,乐在其中。遇到难题,她就拿着织了一半的毛衣,急匆匆地去找隔壁心灵手巧的李姐请教。
毛衣织得只剩两只袖子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母亲让我试穿毛衣,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身,瞬间就暖和了起来,舍不得脱下来。母亲便让我一直穿着。等到第二年夏天,母亲才把毛衣找出来,接上了两只袖子。自从体会到手工活的乐趣,母亲便一发不可收拾,手套、毛袜、头花……她织的东西越来越精致,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而我,因为母亲的陪伴,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从班级第二十名跃升到了前五名。母亲特别骄傲,总说是她陪读陪得好。其实我心里清楚,是母亲努力进步、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明白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也在她的影响下,慢慢变成了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