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
·习近平抵达河内对越南…
·习近平会见越南总理范…
·碧海扬波处 石化起…
·执精准监督之笔 绘…
·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高效服务解燃眉之急 …
·上扬!我国外贸首季平…
·进出口分化怎么看?如…
·统筹推进久久为功 持…
·智护清流 青春同行
·揭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
·首次发布!我国强化培…
·从第五届消博会低空经…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
·广东省国家安全教育馆…
·领导干部带好头是无声…
·外交部发言人六问美方
·中方愿同欧盟在内的国…
·中国77项发明斩获日…
·南方五省区一季度绿证…
·看好中国消费市场
·中国品牌亮相2025…
·中塞全息影像展:跨越…
·桥水创始人担忧美国经…
·美国滥施关税殃及贸易…
·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
·过去24小时以军行动…
·也门胡塞武装称击落一…
·日本米价连续14周创…
·两类食品添加剂组合或…
·家长该如何增强孩子的…
·“养”出来的责任心
·我的幸运一天
·逾4500只股飘红 …
·新发基金规模“上量”…
·一季度私募基金平均收…
·每天2小时,让青春在…
·缅怀革命先烈 厚植…
·营造浓浓校园读书氛围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探…
·推动学校美育教育事业…
·读享行 巧增效
·让我们在诚信的星空下…
·林受益:德艺双馨,揭…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25)
林受益:德艺双馨,揭阳海派画家典范

时间:2025/4/15

  林受益(1901~1990),又名林谦,字受益,晚号谦叟,榕城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曾师从刘海粟、潘天寿等诸位美术大师,画作以花卉题材见长,尤擅枇杷、寿桃等,作品兼具海派与岭南画派特色,被誉为“已能脱绝烟火”的艺术家,生前荣膺广东省文史馆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揭阳县政协委员、汕头画院画师等多个职衔,饮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春,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来到位于榕城区榕华街道巷畔大道附近的林受益“师海庐”(林受益晚年居住的地方),走访其子孙后代,了解林受益的艺道人品以及其对揭阳艺术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记者 潘彬彬

  出生中医世家,却一心沉醉于艺术

林受益故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林受益(1901~1990)。

  1901年,林受益出生于揭阳县渔湖港下村(今榕城区渔湖街道渔江村)的一个中医世家,祖上世代行医。据林受益儿子林延辉介绍,其父亲天资聪颖,幼时在乡间私塾读书,后到县城榕江中学(今揭阳一中)求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由于祖上九代均为潮汕名医,其爷爷林近礼也是名扬邻里的老中医,十分受乡亲敬重,因而也是希望其父亲林受益能够继承家业,继续行医,悬壶济世。但是醉心于艺术的林受益却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他读完中学后无心向医,而是自出资金在村里开办学校,充当村里孩子的启蒙老师。

  办学几年,林受益兢兢业业传道授业,得到乡亲一致的称赞,直至1923年,林受益听闻刘海粟画家在上海开办美术专科学校,对艺术求知若渴的他萌生了到上海深造的念头,但因担心家里人反对,他便向父亲林近礼表示自己要到上海一带创业做生意,父亲十分支持。谁知林受益一到上海,便径直报考上海美专,之后再致函双亲。林近礼见木已成舟,也看到了林受益想要学艺的决心,就不得不支持了。

  上海美专深造,绘画技艺日益精进

林延辉(左)向记者介绍父亲林受益画作。阿 龙 摄

  林延辉告诉记者,一开始,其父亲林受益报读的是上海美专的音乐专业,但因当时授课的老师是外教,林受益听不懂英语,便转至美术专业。其时,上海美专汇聚了刘海粟、潘天寿、诸闻韵、俞寄凡等美术名家,林受益受到这些名师的悉心指导,加上他自身十分勤奋好学,求学期间,林受益的绘画技艺大有精进。

  毕业前夕,林受益从其众多画作中精选了一些花卉作品编成一册,向上海美专诸位美术老师请教,得到不少老师的赞许与赏识。潘天寿题下“淋漓墨迹在毫端”作为鼓励,并赠送其多幅兰花、山水画作给林受益作为留念;俞寄凡题下“已能脱绝人间烟火”之赞语;刘海粟校长则题下“高秀苍浑”4个字对林受益予以肯定。

  在上海美专期间,诸闻韵老师最为欣赏林受益,在其毕业之前,曾多次挽留林受益留校当助教,但林受益考虑自己离家已3年,且家中父母年迈,其应当归家以尽人子之孝,因而拒绝了诸闻韵的挽留。诸闻韵老师惋惜之余,题诗相赠,表达了自身对林受益的肯定和期待之情。

  毕业归乡尽孝,开启几十年教师生涯

  1927年1月,林受益从上海美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即被聘任职于《汕头民国日报》广告部,负责美术设计,并任教于省立岭东商业学校、汕头市立女中。

  1929年,林受益与画友曾幻一、陈文希(可回看本系列第154站)、陈宗瑞等人在汕头新兴路创办春阳绘画社,教授中西绘画。其时,汕头市中山公园举办游艺大会,林受益与春阳绘画社诸位画友在公园内举行大型画展,以其海派风格,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其在潮汕美术界中崭露头角。

  同年,林受益被聘为省立四中(金山中学前身)美术教员,还被选为校产管理委员会和经费稽核委员会委员。后来,林受益因揭露校长私吞校产、贪污受贿而引发学潮,被校长伙同地方势力进行压迫,他只能潜逃到惠来,之后改名为林谦,任教于惠来中学。

  1935年,风声平息,林受益回到汕头,继续执教于市立女中,之后20多年时间,他先后在揭阳师范学校、真理中学、揭阳第一高级中学任教,为揭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人才。

  在近30年的教师生涯中,林受益在传道授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不忘对艺术的追求,因受海派画家吴昌硕、任伯年的影响,林受益一有机会就四处游览名山,师法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其绘画作品中,因而技艺日进,声名鹊起,求学及索画者接踵而来。

  新中国成立后,林受益的作品多次参加县、市、省及全国各地的展出,备受好评,名扬在外。

  古稀之年受挫,仍不忘精进画技

林受益晚年居住地“师海庐”。阿 龙 摄

国画界“潮汕五老”:陈望、郭笃士、林受益、刘昌潮、王兰若。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林延辉 提供

  1956年,林受益结束其教师生涯。1964年,林受益受邀创建揭阳县工艺厂,并被任命为总设计师,负责起草画稿,同时带领一批青年画家专门绘制竹帘艺术品,向外销售。之后因“文革”影响,林受益及家人被遣送到揭阳县地都军民大队接受劳改,古稀之年历尽挫折、磨砺,但林受益依然能苦中求乐,寻找生活之乐趣、艺术之源泉,空闲时泼墨挥洒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精品,焕发创作的第二青春。这个时期,林受益的作品大多篇幅较大,而笔墨酣畅老辣,神采飞扬。

  1972年,因县工艺厂发展需要,林受益一家从乡下重新迁入榕城,其再次进入工艺厂工作。

  1974年,因机缘巧合,林受益与刘海粟恢复通信,自此师生鸿雁飞书,互相探讨美术技艺。林受益深得刘海粟赏识,其每与人谈及林受益,总称赞他为“我美专之光”,见他晚年新作品时,也欣然提笔,为画作题跋,书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更是在林受益八十大寿那一年,专门泼墨挥毫写下一个两尺见方大的“寿”字寄贺,足见师生情深以及刘海粟对林受益品艺之器重,至今仍是潮汕画坛一美谈。

  1978年,揭阳创办岭东书画社,林受益被调进该社任职画师,同年,作为特邀画家参加了广东省科教会议。

  1980年9月初,汕头地区成立汕头画院,林受益被聘为画师。同年,他当选揭阳县政协委员,并被聘为榕城书画协会顾问、揭阳美协顾问,以及参加汕头市美协、市文联等艺术团体。

  1982年,林受益与儿女亲家、知名画家郭笃士(可回看本系列第9站)在汕头举办书画联展,轰动一时,影响极大,两人作品得到美术大师谢海燕(可回看本系列第204站)、黄独峰、陈大羽等人的高度赞誉。

  1983年,林受益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翌年又被聘为汕头市工艺美术学会顾问。

  1990年,林受益因病在家去世,享年90岁。

  一生德艺双馨,以良好人格育画魂

林受益画作“花卉”。

林受益画作“枇杷小鸟”。

林受益画作“三千年结实之桃”。

  林受益博学多才,兼擅中西画法,诸如素描、油画、国画都功底深厚,举凡山水、人物、花鸟皆造诣极高,他以花卉见长,自出机杼,特别是寿桃、枇杷更属精品。其花卉果蔬,往往笔态墨纵,不拘成法,笔势奔驰,给人以苍劲雄浑、貌拙气酣之感。清代画家郑绩认为,花卉之作,不论工意,“不徒写其娇艳,要写其气骨”,林受益作品就有“写其气骨”之法。

  林受益以画知名,为海派传薪继盛的艺术家,其书法艺术同样炉火纯青、功底深厚,擅碑隶,攻颜真卿楷书和赵体行书,晚年糅为一体,其书如古树老藤,苍劲有为,自信淡定。在岭东,林受益堪称书画双绝。

  “画品即人品,人格即画格。”这是林受益常说的话,他一生为人处世、艺术创作都在实践这一格言。在几十年教画育人过程中,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拜师门徒,林受益都不论门第地域,均能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专心传道、授业、解惑,尽力多造就品学兼优的书画人才,虽家境拮据,常常无隔宿之粮,但林受益却具颜回之乐,每有一点收益,总是先想到受困的弟子,屡“巧借名目”进行接济,让弟子受之心安,十分善解人意。故林受益弟子遍神州、桃李满天下,老一辈学生中较有代表性的书画名家中有饶宗颐、范昌乾、林楚霖、林德芝、佘惠文、蔡淑庸、杨祈书等;新一辈学生中有陈精耀、潘锡豪、卓素铭、林俊复等,都是揭阳画界佼佼者。对自己的后代,林受益也是言传身教,希望书画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揭阳画家林俊复表示,在工艺厂跟随林受益老师学习技艺的过程中,他受益匪浅,每次创作完成之后,老师都会对他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或者在作品上添枝加点改进、完善,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作品日益提升,同时老师对待艺术严谨的态度也令他深感敬佩,让其明白了艺术创作需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在绘画道路上不懈探索,努力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回忆起与父亲过往学习书画的点滴,林延辉十分感慨,他说,在他学画过程中,父亲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有时候他犯了年轻人急躁、求快的情绪,觉得对画作不满意之时,便会一时情急撕毁画作。此时父亲非但不生气,还循循善诱地开导他:“纸张珍贵,画不好,可以将它拿来练笔,不用撕掉,知识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同时,父亲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即使在艰苦岁月,也笑骂由人,泰然处之,表现出大智若愚、涵养极佳的超凡品格,这种精神也深深融入父亲的艺术生命,正如其笔下的枇杷——历经风霜而枝干苍劲,果实饱满却低调垂首,恰好是父亲艺道与人品高度统一的写照。

  作为潮汕“国画之乡”的代表人物,林受益的艺术生涯体现了潮汕画家“启蒙于本土,成熟于上海,反哺于家乡”的发展脉络,他既传承了海派绘画的精髓,又融入潮汕文化特质,成为连接岭南与海派艺术的重要桥梁。同时,林受益的作品和人格魅力至今仍被潮汕画坛传颂,其一生笔耕不辍、育人不倦,筑起了揭阳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培养和普及了中国画艺术在揭阳这片热土上的长盛气象,为揭阳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揭阳现代艺术的历史长卷中,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