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成分和特征的有效方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以下简称《标签通则》)已于日前正式发布,并设置两年过渡期。标准修订内容有哪些?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将有什么变化?消费者该如何看懂营养标签?
强制标示饱和脂肪(酸)和糖
《标签通则》显著的变化是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性标示内容在原有“1+4”的基础上增加为“1+6”,也就是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基础上,增加了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内容。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解读称,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聚焦在肥胖等慢性病高发以及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升高,这是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而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出,饱和脂肪酸的供能比控制在10%以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为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营养标签目前已强制要求标示钠含量以及脂肪含量,《标签通则》进一步增加了对饱和脂肪(酸)和糖的要求,更加全面地展示食品营养信息,以进一步指导消费者。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用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标签通则》要求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摄入过量盐油糖”提示语,引导消费者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关注膳食中盐、油、糖摄入总量。
方海琴介绍,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当前,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儿童青少年时期对其口味形成非常重要,要从小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理念,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本次标准修订要求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摄入过量盐油糖”,希望能够引导儿童青少年认识到盐油糖对健康的双重影响。
不同人群营养素需求不同
方海琴说,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往往有3列数据:第一列数据是食品含有的营养素种类;第二列数据反映的是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或每份食品里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第三列数据是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数,反映的是这种食品中的营养素与人体每天需要量的比值。比如蛋白质,如果NRV为14%/100克,就意味着吃100克此类食品可以满足一天蛋白质需要量的14%.在营养素种类里面,根据最新修订的标准,必须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钠,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质为企业自愿标识。
不同人群如何利用营养标签合理选择食品?方海琴表示,不同人群的营养素需求有所不同,每个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比较旺盛,可以关注营养成分表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适当选择能量和蛋白质NRV百分比较高的食品。老年人需要补钙或者消化功能减弱需要多摄入膳食纤维,可能倾向于选择高钙或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有的人群可能需要限制部分营养素摄入,比如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就会关注钠含量,会选择钠NRV百分比低的食品,以及标示“低钠”“低盐”的食物。孟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