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健康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鼻腔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是空气净化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多种疾病发生的“源头”。然而,生活中许多与鼻子相关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习惯”,例如频繁挖鼻孔、用力擤鼻涕、随意拔鼻毛等,都可能影响健康。
“很多人喜欢挖鼻孔。但挖鼻孔不仅损伤鼻黏膜,还可能将致病菌带入鼻腔。用手指挖鼻孔的时候,会把手指上的细菌送到鼻腔里,非常容易引起鼻部感染。此外若鼻部红肿长痘被挤压,感染可能会经面部静脉逆流至颅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钟诚说。
临床数据显示,错误的擤鼻涕方式会导致鼻黏膜损伤。钟诚指出,反复掏挖易造成鼻黏膜干燥、破损,增加过敏反应概率;用力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易导致鼻孔局部肿胀、堵塞和疼痛;过度用力吸鼻子还可能引发鼻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甚至导致鼻出血或感染。正确做法是单侧交替擤鼻涕,也就是按住一侧鼻孔,另一侧缓慢呼气排出分泌物,两侧交替进行,让鼻涕自然流出。要避免用力过猛,防止分泌物逆流至中耳或鼻窦引发感染。
“许多鼻部疾病起初只是小问题,但若长期忽视则会逐渐加重。日常养成良好的护鼻习惯,比患病后再治疗更重要。”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冯丹丹表示,长期揉搓鼻部可能导致鼻周皮肤敏感,诱发接触性皮炎;长时间佩戴口罩可能因空气流通不足导致鼻黏膜缺氧,出现干燥、刺痛等不适;频繁拔鼻毛会削弱鼻腔的过滤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
冯丹丹提醒,日常清洁鼻腔要避免用手挖,可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洗鼻器轻柔冲洗;干燥季节可涂抹少量凡士林或维生素E软膏于鼻前庭,防止鼻腔干裂。此外,还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A、C、E,促进鼻黏膜修复;坚持适度运动,包括慢跑、游泳等,改善鼻腔血液循环。
“鼻腔疾病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鼻腔内镜检查,尤其是有过敏史或家族遗传人群。”钟诚说。
综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