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结束对越南、马…
·风浪中的定力、动力、…
·从广交会感受外贸“新…
·莞揭科智园首块底板浇…
·全力推进典型镇建设 …
·科技赋能助推“百千万…
·一封表扬信见证服务与…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
·世界风筝锦标赛在潍坊…
·世界风筝锦标赛在潍坊…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
·一体推进学查改
·未来家电从工具变“管…
·春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为何运动时眼前景象不…
·人类进化史上或有“隐…
·睡前看屏幕一小时失眠…
·睡前看屏幕一小时 失…
·科学家分离出最苦物质
·植物也会“伪装术”
·350万年前人类祖先…
·横琴食蚝记
·茶香萦窗
·好习惯具有滴水穿石的…
·摘一朵属于自己的蓝莲…
·阳台上的多肉快乐
·人间有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春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时间:2025/4/19

  春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加快。食源性疾病进入易发、高发、突发期,这些春季食品安全知识请查收。

  三个预防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集中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慎食生冷食物,不饮生水;瓜果洗净后再食用。定期打扫寝室并清理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就餐时应选取有营业执照的餐饮单位。到正规商店里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零食,来路不明、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可食用。

  2.预防野生蘑菇、野菜、野果中毒

  随着气候变化,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进入了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发期。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此外,无毒蘑菇会与有毒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导致食物中毒。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野莱等野生植物而引发食物中毒。在此提醒市民要做到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野菜,谨防误食中毒。

  3.预防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发霉甘蔗  民谚说得好:“清明蔗毒过蛇”。毒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甘蔗霉变主要是由于甘蔗在不良的条件下长期储存,如过冬,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霉变甘蔗的质地较软,瓤部的色泽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闻之有毒味,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真菌及其毒素,这些毒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较大的损害。

  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又名菜豆,俗称芸豆,一般不引起中毒,但食用没有充分加热、彻底熟透的豆角就会中毒。四季豆中毒的病因可能与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有关,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等,四季豆的正确享调是充分加热,彻底炒熟,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无豆腥味。市民们在外用餐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若发现上桌的四季豆色彩鲜绿,则要先浅尝一口,没有臭青等异味时,方可放心食用。

  发芽马铃薯  马铃薯又叫“土豆”“山药蛋” “洋山芋”,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食物之一。马铃薯中含有一种叫“龙葵碱”的毒素。一般成熟马铃薯的龙葵碱含量很少,不会引起中毒。但皮肉青紫发绿不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中,尤其在发芽的部位毒素含量高,吃了就容易引起中毒。到了春季生芽的马铃薯较多,对发芽多、皮肉变色的马铃薯不可食用。芽较少者,可挖去芽及芽眼周围部分,烹调时加点醋,烧熟、煮透再食用,也可烹调前用水浸泡半小时,烹调时可加少量醋,有助于减少龙葵碱,避免中毒。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胃肠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鲜黄花菜的有毒成分在高温60度时可减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这样“秋水仙碱”就能破坏掉,食用鲜黄花菜就安全了。

  鲜木耳  春季是南方木耳疯长的季节,有人认为,刚采摘的木耳鲜嫩可口,但大家还是不要立刻食用。因为新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所以,一般认为最好不食用新鲜的木耳,选取干木耳。

  疑似出现食物中毒怎么办?

  就餐后如出现身体症状,尤其是恶心、呕吐、剧烈的腹痛和腹泻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要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尽量把胃内残留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在催吐后应立刻到当地就近正规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食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救治。

  综 文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