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第137届广交会闭幕…
·“永远不会忘记”
·让游客在湖光美景间叹…
·乡村展新颜 焕发新…
·感受“会展+”新活力
·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
·勇当海上风电技术创新…
·引领睦邻友好合作 …
·探讨地域文化传承与创…
·让法治之光照亮成长之…
·以高效服务助外贸企业…
·展现办学成果和职教特…
·人气旺 市面暖 …
·新场景·新体验·新举…
·“五一”假期全国重点…
·粤港澳大湾区人潮涌动
·各地迎来返程高峰
·图片新闻
·我国海洋经济“蓝绿发…
·我国“蓝色粮仓”建设…
·助力“生育梦”
·2025中国国际自行…
·加州继续对中国“敞开…
·特朗普说不谋求第三任…
·景点变回监狱,特朗普…
·我国南方将有暴雨来袭
·自然资源部部署汛期地…
·最后1名失联人员已找…
·文旅盛宴喜迎八方来客
·掀起旅游热潮
·“五一”游惠来滨荷湾
·乐见更多景区向劳模敞…
·出行优惠多多 游购惊…
·推出超300场夜间特…
·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9部门发文!扩大优质…
·不靠谱老爸带出的靠谱…
·可爱的身体
·小海盗罗宾
·创新体育活动 点燃…
·石渡难关 塔筑同心
·举行首届红领巾小歌手…
·增强学生学法用法守法…
·筑牢生命防线 共建…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读《生活在党的阳光下…
·惜时,让生命之花更绚…
·揭阳雷神庙:源自远古…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孩子对情绪价值的渴求,本质上是对爱与接纳的渴求。父母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他们在亲子关系中就具备了最重要的软实力,其提供的情绪价值越高,亲子相处的幸福指数也越高
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父母最贴心

时间:2025/5/6

 

决定亲子关系好坏的关键是沟通,真正的沟通不是说服和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照顾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林洁松 摄

  □陈若葵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少父母越来越疑惑:为什么他们在物质、教育方面给予孩子很多,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养育子女,孩子却总是和他们有种距离感,难以弥合?因此,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就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什么是情绪价值

  近几年,情绪价值成为网络热词被人们挂在嘴边。它指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和情绪支撑越多,如帮助他人表达、处理情绪,为之带来舒服、愉悦的感觉和稳定的情绪,从而让对方的内心得到疗愈,他所提供的情绪价值就越高;反之,情绪价值则越低。正向的情绪价值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激发正面情绪,激励个人成长。

  情绪价值也存在于亲子关系中。决定亲子关系好坏的关键是沟通,真正的沟通不是说服和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照顾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父母不仅需要为他们提供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爱和关注,与之建立心与心的连接,化解孩子心中的压力和不快,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精神支持和引导,帮助孩子增加轻松、愉悦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交流传递了一种无形的情绪价值,这恰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精神养料。

  父母提供的正向情绪价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和关爱时,会更自信,有同理心,愿意与周围的人建立关系,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学习和人际关系状态,他们也更自尊,体验到幸福感。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正向情绪价值将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动力来源。

  缺乏情绪支持的孩子与父母不亲

  一些父母发现,孩子衣食富足,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却总显得很孤独,藏着小心思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看来:“这是因为父母无法给他们提供正向的情绪支持,最终使孩子丧失了分享欲。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学会读懂孩子的情绪,关注与聆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在父母提供的情绪价值里,藏着孩子需要的爱与安全感。”

  在亲子关系中,情绪价值甚至比物质和教育还重要。然而,恰恰一些孩子在遇到不顺心的事需要父母安慰、需要得到情感与心理支持时,父母却忽视、误解、否认孩子的情绪,甚至以嘲讽、批评的态度指责孩子,有时还会借由孩子的失败来输出教育道理。

  父母的常见反应通常为“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这有什么可难过的”“这都是小事”。钱志亮认为,这是父母缺乏情绪价值的典型表现。类似的表现还有:在孩子情绪崩溃时斥责、打击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很难共情孩子的情绪,认为他的感受不重要。也有的家长放大自己的沮丧情绪并传递给孩子,比如,时常唉声叹气,抱怨生活不顺、工作不爽、家庭不幸福,一边拼命付出,一边甩脸色给家人看。“父母无法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也无法向孩子提供正能量。孩子在父母的态度中得不到理解与安抚,亲子之间自然无法建立起情绪上真正的亲密感。”钱志亮说,父母的这种做法只能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导致孩子陷入更深的孤独和绝望之中。

  高情绪价值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那么,父母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自己:是否善于肯定、夸奖孩子?是否善于发现孩子行为中好的一面,不失时机地鼓励他?是否具有同理心,对孩子的情绪有共情能力?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是否会将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或故意找碴儿、迁怒于孩子?如果父母同时具有两个这样的问题,其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就比较低,孩子也就不容易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

  怎样疏导孩子的情绪

  父母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他们在亲子关系中就具备了最重要的软实力,其提供的情绪价值越高,亲子相处的幸福指数也越高。

  父母先做耐心的听者

  亲子沟通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说:“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父母在与孩子交流、倾听他讲话时,不仅要听在耳朵里,还要听在行为上,听在心里。比如,和孩子沟通时微微前倾的身体姿势、温暖支持的目光接触等,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专注,也更愿意倾诉。在关注孩子困境、一起寻找解决方法的同时,父母更要看到、体会孩子的情绪,提供积极、正向的情绪支持,处理好孩子的感受,先同理情绪,再讨论问题,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自己的。父母还应民主、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做到‘不评判、不干涉、不偏执’,即不直接评价孩子的对错,不过度保护和干涉孩子,不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话。”这样,亲子关系融洽、和谐,家长才会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做孩子贴心的听者,父母还可以转换处理情绪的方式。比如,孩子的表达有时候很笼统:“我感觉很糟糕、很崩溃,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细化这些感觉,为各种情绪命名,越具体越好,帮助孩子认识正在感受的是哪种情绪,诸如难过、委屈、后悔、愤怒、气馁……恰当命名,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并准确应对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田宏杰表示:“与沮丧一起被压抑的还有无能感和力量感,我们只有帮孩子跨越挫折,他才会获得力量。力量的最佳来源是感同身受,与孩子同频共振能轻松地把好心态传递给孩子。父母把自身的类似经历告诉孩子,会给孩子注入最大的能量。”

  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

  孩子需要稳定的情感支持。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自己先要努力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成熟的人。当父母感到沮丧、疲惫或焦虑时,会变得烦躁、易怒,这时我们要自我觉察,先照顾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接受生活中的烦恼、正视它、与之好好相处,想办法排解它,这是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情绪支持的前提。

  钱志亮认为,孩子的不良情绪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压制。比如,孩子听到雷声跑到妈妈怀里,妈妈的不同态度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种:“这有什么好怕的,真没见过你这样胆小的孩子!”第二种:“不怕,放心,妈妈陪着你呢!”钱志亮说:“两种回应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压制,让孩子感到,害怕是可耻的情绪体验,他可能下次不再找妈妈,但会将恐惧的情绪藏起来,孩子会越来越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后者是理解,让孩子知道妈妈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这种安全感能帮助孩子平静下来。而且,也能增强孩子面对痛苦的能力,使之更乐观地看待各种负面情绪。父母自身情绪稳定,能时刻稳稳地托住孩子的情绪,才能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

  营造积极的家庭情绪表露氛围

  在边玉芳看来,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父母要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注重积极家庭情绪表露。“家庭情绪表露是指家庭成员间口头或非口头化的情绪表达风格,良好的家庭情绪表露氛围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和被关注的,从而安全地表露情绪,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能力,同伴接纳程度较高,并表现出更少的敌意、攻击等问题行为,成年后也能更好地经营亲密关系。反之,孩子的情绪也会被父母的情绪和家庭情绪氛围所影响,导致社交能力、学业成绩以及问题行为。”

  边玉芳说:“营造良好的家庭情绪表露氛围,父母首先要有高接纳性,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其次要有高反馈性,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共情并做出反应,即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调节消极情绪。再次是要有高预测性,让孩子熟悉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更好地预测父母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安全感。”

  钱志亮认为,人们对情绪价值的渴求,本质是对爱与接纳的渴求。沐浴着父母爱与理解的孩子,他们更容易习得这种爱的方式,并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人。在亲子关系中,情绪价值远超人们的想象。接住孩子的情绪,才能捧住彼此的心。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