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款釉下三彩瓷笔筒
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釉下彩瓷新品种,集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技法于同一器身。其制作是在瓷坯上以钴料、铜红、豆青三种原料描绘图案,然后吹上白釉,入窑高温烧造而成。由于三种彩料对发色的温度及还原气氛要求不同,其成功烧制实极其不易。
清代康熙釉下三彩因烧造成本和技术难度极大,故烧造量并不大,传世品更是少见,而采用高浮雕刻手法的更是极其罕见。如康熙款釉下三彩笔筒,高14.8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17.6厘米。笔筒圆口,直腹,玉璧底,内外施白釉。器身以青花、釉里红、豆青三色装饰山水、堤岸、小舟、树木等,山坡环水,高大的古松依石而生,远山起伏,设色清丽,空蒙淡远。因施釉前先在素胎上刻绘出了景物造型,所以近观画面有一种浅浮雕的感觉。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彩,创烧于康熙时期,是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增加了豆青色。往往先在素胎上刻划花纹后再加彩提亮,故烧成后纹饰清晰,富有立体感。烧造量少,工艺复杂,传世品较少。
由于釉下三彩瓷器不仅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和精湛的雕刻技艺,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堪称艺术品。
艺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