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胡旭莹 通讯员 吴 槿)为提高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知晓率,扩大资助政策惠及范围,推动助学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近日,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先进制造学院“励志励行”实践队分别走进惠来县神泉中学、文昌小学,开展“数字赋新能,资助筑新篇”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
活动中,实践队成员化身“政策传声筒”,结合切身体会与他人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政策细则转化为“大白话”“本地话”“小故事”,精准解读不同学段的资助政策,清晰梳理各类帮扶举措,着力破除学生求学路上的认知障碍,提升政策宣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结合往年群众高频疑问与今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细则变化,实践队科学编写调查问卷,内容涵盖群众对资助政策的获取渠道、了解程度、申请意愿、办理疑虑等方面。实践队成员向群众认真解释调查背景,耐心指导他们填写问卷,确保调查问卷真实反映群众需求,为后续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提供依据。
“请在资助政策画片池中找出国家助学金字样”“请根据以下助学政策提示词连字成词”……指尖翻动画片时,资助政策种类随卡片翻转渐次清晰(见图。李宣达 摄);笔尖连接字词间,助学贷款知识在拼合中逐渐明朗。为激发学生及家长主动了解助学政策的兴趣,实践队还别出心裁设置“连连看”游戏环节,在你问我答、你翻我找间,推动助学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属地群众助学政策获取渠道单一的现实难题,实践队成员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发了“资助解mark”智能体,群众可通过手机端或者电脑端与其“对话”,询问关于国家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的任何问题,实现资助育人工作数字化,提高可视化、情景化、信息化水平。
活动中,“励志励行”实践队用“大白话”解读政策细则,以“连连看”激活群众了解热情,并研发“资助解 mark”智能体赋能资助工作数字化。从精准解读政策消除认知鸿沟,到运用数字化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实践队以行动诠释责任、以专业践行使命,将青春力量融入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大地、担当作为的奋进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