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患者为何更容易焦虑和抑郁?7月3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联合北京朝阳医院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揭示了肠炎导致抑郁的免疫学机制,并首次发现“神经毒药”蛋白小分子CXCL9对神经元的损伤机制。这有望为药物开发、抑郁症的客观诊断及治疗开拓新路径,为改善肠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胃肠病学》。
《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显示,近2万名肠炎患者受试者中,同时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占比高达32.1%;近3万名肠炎患者受试者中,同时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占比高达25.2%.文章通讯作者之一、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普外科实验室副主任田丹表示,除了肠炎,还有很多胃肠道疾病与抑郁症存在共病关系,但详细机制尚不清晰。
该科研团队通过相关实验,揭示了肠炎导致抑郁的免疫学机制。“肠炎患者的肠道上皮细胞被免疫细胞攻击后受损,进而分泌出蛋白小分子CXCL9.通过血液循环,CXCL9会跑遍全身各处,包括头部。大脑调节情绪功能的最重要的单位是神经元,而CXCL9就像是一颗毒药,与神经元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导致部分神经元内部紊乱,甚至死亡。因此患者的情绪无法正常调控,进入焦虑或抑郁状态。”田丹说。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抑郁症主要通过患者主观答题测试诊断,缺乏客观的、可检验的生物学指标。该研究有望打破这一困境,CXCL9或将成为候选的生物学靶点,开启抑郁症客观诊断新路径。此外,肠道和脑部虽距离较远,但近年来肠道等外周器官与神经中枢的同步协调作用在临床上愈发显现,下一步该团队将继续探究肠脑轴的“同频共振”机制。于紫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