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桦加沙”影响,9月24日,广东特别是粤西地区遭遇强风暴雨袭击,电网面临严峻考验。在南方电网和广东电网公司的统一指挥下,揭阳供电局迅速响应,在做好本地防台风保供电工作的同时,雷霆出击,跨区域驰援,投入灾后抢修复电攻坚战,坚决做到“不送电,不收兵”,尽最大努力减少台风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全力攻坚完成线路修复,守护一方光明。

带电作业跑出抢修“加速度”。

抗灾复电抢修队伍在现场勘察灾情。

打通用电“最后一公里”。

每一次抢险都是与时间的赛跑,更是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迅速集结
党员突击队奔赴一线
9月23日,揭阳供电局抢抓台风登陆前的空窗期,火速集结精锐力量,一支由102台车辆、99名骨干和300多名施工队员组成的抢修队伍提前驰援江门、中山,严阵以待,迎风而战。队伍涵盖输电、配电、继保等多专业,配备大功率发电车、照明灯及大量配电物资,火速开赴台风防御前沿。
抢修队伍坚持党员冲锋在前、实干在先,秉持“雷霆出击、先复后修、全力清零”策略,挺立抢修一线,扛起复电重任。23晚,在抵达江门台山市广海供电所后,党员突击队立即召开安全交底会,重点强调抢修期间防触电、防高坠等风险管控,确保支援工作安全高效开展。
科技赋能
智能化指挥支撑精准防汛
在抗击台风中,揭阳供电局依托智能化指挥系统实现高效协同作战。生产指挥中心统筹推进输、变、配电各环节隐患排查,利用输电在线监测系统完成186回线路通道巡视,借助AI图像识别技术精准判别隐患点,累计处理告警1159次。针对洪涝风险,运用无人机对84座变电站进行精细化巡检,发现并处置飘挂物等隐患47处,并通过安全管控平台实施视频轮巡,实现台风登陆前后监控全覆盖、响应零延迟。
应急指挥中心全程跟踪设备受损、用户停电与复电进度,每小时更新台风路径与影响动态,强化省、地、现场三级联动,确保指挥体系响应迅速、信息畅通。
政企联动
提前消除潜在风险
与此同时,揭阳供电局全面加强本地防御工作,积极做好用户告知与安全隐患排查。变电管理所迅速部署,组织巡维人员对包括500千伏岐山站、110千伏溪西站在内的46个变电站开展站外隐患“地毯式”特巡。通过政企联动机制,供电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村委会及居民,及时加固、清理铁皮屋、棚架、塑料薄膜及堆放垃圾,并向废旧物资回收站、新建楼房相关责任主体进行防风安全宣传,提前消除潜在风险,保障变电站运行可靠。
“请务必注意用电安全,提前做好防水防涝措施。”在揭西,河婆供电所党支部迅速行动,深入9个住宅小区发放防涝告知书,检查地下配电房、电能表等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对存在水浸隐患的区域,协助物业设置挡水板、沙包,调试预置抽水泵,并提醒物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力保障小区供电安全。
9月24日凌晨,惠来县神泉镇图田村附近堤坝突发险情,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群众转移,该村近千名村民需连夜撤离至东陇镇东陇小学安置点。揭阳惠来供电局闻令即动,迅速吹响保供电“集结号”。神泉供电所应急人员第一时间携带10余盏应急照明灯、1台便携式发电机赶赴图田村现场,为群众转移提供应急照明,降低夜间撤离风险。东陇供电所保供电人员迅速抵达东陇小学,完成安置点线路检查、灯具安装和发电机接入。“太及时了,有了灯心里就踏实了!”现场一位阿婆握着队员的手连声道谢。上午10时许,应急发电车顺利接入供电系统,与发电机形成“主备互补”的双重保障,供电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安置点用电安全可靠。
连夜抢修
争分夺秒为民众“送光明”
9月24日,“桦加沙”台风12级风圈过境,导致江门地区10千伏广海线及河东线等供电设施发生故障。
“风雨小一点了,我们快点出发勘察,组织抢修!”晚上8时,揭阳供电局抗灾复电抢险队队长望着窗外渐弱的雨势,快速部署任务。队员们迅速将接地线、绝缘绳、照明设备等抢修工具装车,与江门斗山供电所队伍汇合,组成联合抢修队,向着故障点进发。
据了解,受台风影响,供电线路出现线路脱落、横担破损等问题,影响了电能稳定可靠供应。然而,故障线路多处于山地,大雨倾盆、蚊虫密集、山路泥泞难行,倒伏的树木横挡去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揭阳供电局抢险队与斗山供电所协同作战,克服重重困难,穿林跋山勘察故障,有序组织抢修作业。经过6个小时紧急抢修,凌晨3时,随着最后一个故障点修复完成,抗灾复电抢险队成功恢复了四处受损供电线路,确保了2306户居民的用电正常。
“师傅,我们鱼塘今晚再没电的话,损失可就大了,你们一定要帮帮我们!”9月25日晚,在台山广海镇,一养殖户焦急地向揭阳普宁供电局支援队求助。抢修人员现场勘察后,果断制定“先复电、后排障”方案,迅速隔离故障线路,优先恢复鱼塘供电。经过连续攻坚,当晚双龙台区成功送电,解了养殖户的燃眉之急。
同一时间,在220千伏唐美站10千伏唐安线72杆作业点,揭阳惠来供电局支援队伍正深陷积水开展抢修。现场杆塔因地势低洼,受台风影响已沦为“积水塘”,水深及腰。“大家注意脚下,保持重心!”抢修人员相互扶持,在视线模糊的涉水环境中攀登杆塔,更换瓷横担、绑扎导线。尽管泥水裹身,队员们依然有序协作,最终顺利完成修复任务。
逆风中奔跑,泥泞中前行。从星夜集结驰援灾区,到顶风冒雨排查线路;从攀爬高塔抢修故障,到蹲守现场保障供电,每一位电力人都将责任扛在肩头,这些迎风坚守的瞬间,是“不送电,不收兵”的决心和信心。
当万家灯火重新亮起,所有的奔波与坚守都有了意义。这份光明,是电力人团队协作的成果,更是“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生动实践。
揭电宣
揭阳供电局圆满完成第十五届全运会黄村体育中心综合馆保供电任务

9月27日,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现代五项赛事在广州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圆满落幕,揭阳供电局派驻黄村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的保供电团队圆满完成全部任务,实现设备“零故障”、工作“零差错”的既定目标,为这场国家级体育盛事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电力保障。
本次保电任务自6月3日揭阳供电局保电团队进驻黄村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起,至9月27日全部结束,历时长达118天,时间跨度大、保障标准高、涉及环节多,是对保电团队技术、毅力和体能的全面考验。期间,团队经历了广州夏季持续的高温、暴雨、台风等极端炎热多变天气的挑战,全体队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电力铁军精神,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措施,确保了赛事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刘杭鲁
党员故事
黄烁:多次出征抢险的“老舵手”

25日凌晨0点开始,江门市斗山镇抢修现场暴雨如注。超强台风“桦加沙”肆虐后的山路泥泞不堪,极易打滑。揭阳供电局生产技术部总经理黄烁(见右图)带领着揭阳供电局支援江门抗灾复电的同事们向着山上需要紧固导线的高塔奔去。
这次在台风中逆行,已经记不清是他职业生涯中第几次。这位有着多年党龄的电力“老将”,履历上写满了抢险保电的事迹。“每次外出抗灾,黄烁总是能够凭借自丰富的经验做好协调安排工作,让整个支援队伍高效运转起来,协助被支援的兄弟单位快速复电。”同事林弘感慨道。
“因为狂风吹断树木,很多树木倒落后就压在电杆导线上,对电力线路设备破坏较大,这几天巡视发现的故障多是倒杆断线。”从23日紧急驰援江门后,黄烁便带领6个抢修小组,穿梭在斗山镇各条线路的抢修复电工作。 斗山镇是此次台风灾害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树木倒落较多,且线路跨度较大,巡视和抢修的难度不小。因为故障点多面广,3天的时间里,黄烁和同事每天上午8点出门,总是要到晚上9点后才能返回,为不影响抢修进度,常常午饭当做晚饭吃,晚饭作为宵夜吃,方便面、方便米饭等成为他们台风天里的“美食”。
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下,黄烁和队员们手中的应急灯在深夜划出坚定光束。在灾情最严峻的一线,总能看到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
廖跃锋
林伟填:35米铁塔下的“安全哨兵”

“再检查一遍安全带,跨海线路风大,千万不能大意!”9月25日下午,台山供电局广海供电所110kV南湾站10kV长沙线抢险现场,揭东供电局50岁的老党员林伟填(见上图)对着35米高的铁塔大声喊话。这是他从业31年来,第6次参与台风灾后抢险,而此次任务的“战场”,是两座矗立在海域旁、高达35米的铁塔,因跨入海口线路常年受高湿、高盐环境影响,绝缘子老化受损速度更快,台风过境后更是直接威胁线路供电,更换作业容不得半点差错。
35米的高度,在陆地已是十二层楼的高度,可在空旷的跨海区域,海风裹挟着水汽不断冲击塔身,每向上攀爬一步,都要在脚下的铁塔上找准支撑。“跨入海口作业最怕‘风突然变脸’,咱们多检查一秒,队员就多一分安全。”他蹲下身,再次检查了登高人员即将使用的安全带,随后又绕着铁搭走了一圈,确认铁搭地脚螺栓无松动。这些细节,是他16年安全监管生涯里总结出的“保命经验”。
“只要能让大家早点用上电,这点苦不算啥。下次要是还有抢险任务,我还上!”这位老党员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像35米高的铁塔一样,稳稳地扎根在抢险一线,守护着万家灯火。
章继茁
陈志伟:既当“领航员”又是“老教头”

台风“桦加沙”来袭,来自惠来供电局隆江供电所的党员陈志伟(见右图),带着丰富抗台风抢修“绝活”驰援江门台山局斗文供电所,在风雨中既当“领航员”带队勘灾,又做“老师傅”培育新人,让这场紧急抢修变成了一堂生动的“老带新”实战课。
9月25日清晨,风雨稍歇,陈志伟便带着跨域支援队伍赶赴现场。“陈师傅,杆塔有倾斜!”第一次参与跨域勘灾的无人机手小卢盯着回传画面,无法下定论。陈志伟快步上前,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导线弧度、杆塔基础,瞬间给出判断:“导线没脱落,暂时不影响后续复电,先重点排查低洼处线路。”一句话稳住队伍节奏,这背后是他多年中压运维积累的“经验直觉”。
“光自己会不算本事,得让年轻人接上手。”这是陈志伟常挂在嘴边的话。勘灾途中,他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勘灾经验,从航拍画面的研判,到现场办票的规范流程,他把实战里的“门道”拆成一个个具体细节,手把手教给年轻队员。
风雨里,他既是冲在前的抢修“领头兵”,也是传帮带的“老教头”——用自己的经验为队伍领航,把积累的“绝活”变成年轻人的“技能包”,让抗台风抢修的“接力棒”在实战中稳稳传递。
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