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红艳
“双减”政策推进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需兼顾“减负” 与“提质”,传统机械性作业已难适配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主题引领”“素养立意”理念,探究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的作业设计新路径:通过整合单元主题,设计综合、实践、分层且有趣的作业,可激发学生内驱力,引导其在真实语言运用中深化主题理解,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协同发展,最终达成减负担、提育人质量的目标。
一、主题意义下提质减负式作业的理论内涵与设计原则
“主题意义”是指语篇所传递的核心思想、文化内涵或价值观念。主题意义下的作业设计,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统领,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巩固与运用,融入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作业任务中。其核心内涵是整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和人本性。
主题意义下提质减负作业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一致性原则:紧密围绕单元主题意义和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作业,确保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避免无效作业;2.分层弹性原则:设计分层、弹性作业(如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保底”与“不封顶”;3.形式多样化原则:作业形式融入绘画、表演、调查、制作、数字化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4.技能整合原则:打破听、说、读、写技能壁垒,设计综合性作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整体发展,并建立知识与生活的关联。
二、主题意义下提质减负式作业的实践策略
主题意义下的提质减负式作业需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围绕单一核心主题(如“环保”“友谊”“健康生活”),引导学生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发展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需明确“减负”并非不做作业,而是减去机械、重复、无效的作业负担;“提质” 则需通过设计精炼、有趣、有效的作业,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习真正发生。具体实践策略包括:1.过程完整性策略:将作业视为完整的微学习过程,强调体验、实践、合作与创新,避免碎片化任务;2.差异适应性策略: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三个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3.情境整合性策略:告别碎片学习,将听、说、读、看、写等技能整合在完整的主题任务中,让作业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展开;4.形式多元性策略:改变单一书面作业形式,提供多种选择(如口头汇报、创意手账、短视频制作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激发学习内驱力。
三、主题意义下提质减负式作业的评价方式
对初中英语主题意义下作业的评价,需构建多元主体、综合维度、多样方式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一体系,不仅能更全面、科学地衡量“提质”成效,更能借助评价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性和责任感,最终实现“减负” 与“提质”的良性循环。
初中英语主题意义下提质减负式作业的评价需实现三大转变:1.评价目的转变:从“对学习的评价” 转向“为了学习的评价”,评价不再以甄别和选拔为核心,而是以发现学生成长亮点、诊断学习问题、提供改进支持为目标,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评价主体转变:打破教师 “一言堂”,让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家校共育评价)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视角;3.评价维度与方式转变:维度上超越单一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设置综合维度;方式上体现量化(如作业完成度、知识正确率)与质性(如创意性、合作表现、反思深度)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
总之,“双减” 背景下,初中英语主题意义下的提质减负式作业设计,需统筹设计原则、实践策略与评价方式,让作业成为有温度、有智慧的探究之旅。教师应深研课标教材,挖掘主题育人价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启思、连生活、润心灵的作业,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发展与生命成长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