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竹秀石图》轴
〔元〕 倪 瓒
纸本墨笔 96cm×36.5cm
《梧竹秀石图》轴,是倪瓒墨笔竹石图类中的佳作,图中绘湖石挺立,高梧疏竹映带左右。画下部,画几块怪石,最大的一块柱状瘦石巍然直立。瘦石左凸右凹,下端有一空洞。该画四周似是悬空,棱角顿挫分明。因石上的墨色深浅不一,更显嶙峋怪异。怪石两侧各有几丛嫩竹,亭亭玉立,竹叶婆娑。与竹相比,梧桐更为怪异,枝干斑驳断续似老树,然而又不十分粗壮。树冠很小,几乎无枝,片片墨迹就形成茂密的树叶。
树干和秀石行笔匆匆急就,以阔笔湿墨描绘梧叶,虽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作,却颇得苍润淋漓之墨趣,别开生面。
本幅自题:“贞居道师将往常熟山中访王君章高士,余因写梧竹秀石奉寄仲素孝廉,并赋诗云:高梧疏竹溪南宅,五月溪声入坐寒。想得此时窗户暖,果园扑栗紫团团。倪瓒。”又有张雨题诗一首。钤印“句曲外史”“幻仙”“贞居”“句曲外史张天雨印”。另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钤梁清标、安岐及乾隆内府、庞莱臣等鉴藏印记共18方。
倪瓒(1301~1374),字符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晚年,他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傅 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