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锐磊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和公益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市民寻找更好的方式处理旧物。时在深秋,市民整理箱柜清理旧物,将自己不再想穿的衣服挑拣质量好的打包装袋,放进小区里的旧衣回收箱。在一些小区的微信群内,有的业主主动“晒”旧物件的图片,询问其他业主是否需要,可以免费赠送有需要的人。如今,“主动捐赠”旧衣旧物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风尚,邻里之间的馈赠让人深感暖心。此外,不少人还坚持环保节俭的理念,在网络上“淘”适用的二手物品,为低碳型社会的打造贡献力量。
从“家庭弃物”到“主动捐赠”
近日凉风渐起,不少市民忙着整理衣柜,秋冬时节的衣服被翻翻捡捡。值得欣喜的是,对不适合当下穿的、过时的旧衣物,很多人没有一扔了之,而是分类整理、择优他用。大家意识到,这些自己不再需要的衣服,不仅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小区,发现很多小区内都设有旧衣回收箱。市区国源花园的保安告诉记者:“这几天,不少业主把质量好的旧衣服打包后投进旧衣回收箱。有的业主整理的旧衣包太多、太重,还请我们帮忙从楼上拿下来。公益组织的人会定期来整理旧衣箱,我们有他们的联系电话,旧衣箱满了我们就会打电话请他们过来整理。”
对旧衣捐赠,不少市民表示支持。市民杨先生说:“把不能穿的衣服择优捐赠,首先自己会觉得不是在浪费。能捐赠的衣物,只是自己不能穿而已,身边又刚好没有人适合穿,扔了又太可惜。而且,我们会让小孩自己整理、打包他的旧衣物,然后带他去旧衣箱那里投放、捐赠,培养他重视环保、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
市民吴小光说:“虽然在网上偶尔会看到一些负面新闻,比如旧衣捐赠后有的流向不明,或者在某些直播间以‘孤品尾货’的方式被销售。我觉得这种事情和我捐不捐赠衣服是两码事,不能‘因噎废食’,好比我在马路上看到有车祸发生,不可能因此就觉得自己最好不要开车上路。我认为只要觉得是对的事情,那就应该去做。至于旧衣捐赠后的去向问题,这是有关部门应该留意的事情。”
市民对旧衣物从“家庭弃物”到“主动捐赠”的转变,不仅是处理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理念的升级。
亲朋邻里之间的暖心互赠
市民林思怡说:“现在生二胎的朋友、同事很多,小孩长得快,衣服更换也快。我刚把二孩淘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整理好,准备给我妹送过去。自己的兄弟姐妹,没讲究那么多。我弟女儿穿过一季的衣服,也曾拿过来给我女儿穿。我们给小孩买的衣服都是大品牌,穿一两季就扔实在是舍不得。”
市民李大姐说:“前几天,我的单车坏了,修车师傅说轮胎、链条等配件都需要更换,我觉得不如直接换一辆电单车更好。但买新车觉得太贵,就在小区微信群问了其他业主有没有旧电单车,没想到隔壁栋的邻居真的有。后来,那邻居跟我说直接开去用就好,不要谈钱的事。我在闲谈中得知这位邻居想买一个茶盘,刚好我家里有多余的茶盘,就回家拿茶盘送给她。”
许先生的儿子热爱体育锻炼,家里前些年购买了不少健身器材。但去年他的儿子到外地工作,家里的健身器材就没人使用了。许先生说:“这些健身器材购买的时候,都不便宜。我儿子考上其他地级市的公务员,我问了他意见,他说这些健身器材如果有人想要,就送出去。前几天,我就把室内单双杠引体向上器送给同小区的一个邻居。”
为有小毛病的物件“除恙”
家用电器使用时间久了,往往会出现一些小毛病。对此,一些小区的业主会相互支招,提供各自资源帮助解决旧家电存在的小问题。市民张灿桂说:“我的朋友圈里有不少能人,有人会修小家电,有人会制作非遗摆件,有人会维修电脑。他们都不是手艺人,很多都是上班族,对他们来说,为有毛病的物件‘除恙’是举手之劳、乐人之举。我觉得这种环保、节约生活理念很值得学习。”
林帆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但很多朋友家里的电器有小问题都会找他。李帆说:“玩乐器得动手,修理电器也得动手,我都喜欢。我有时一边修电器,一边哼歌,感觉上来了,一段好曲就‘顺理成章’哼出来,比呆坐在桌前冥思苦想效果更好。”林帆说,不管是音箱还是乐器,他一般不会买新,喜欢在网购平台上先“淘”,实在找不到质优价廉的商品,才会购买新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