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地粉彩葫芦万代五谷丰登纹渣斗
在清代,渣斗本是日常承接残渣的实用器,这件清代粉彩葫芦万代五谷丰登纹渣斗,以自身的精美,在釉色流转间,蕴藏着的是那个时代工艺的精妙、生活的愿景与文化的含义,是生活中实用与精神寄托的双重载体。
纹饰所蕴含的寓意,是这只渣斗最动人的语言。“葫芦万代”,藤蔓蜿蜒,葫芦累累,“葫芦”谐音“福禄”,“蔓”谐音“万”,是对家族福泽绵延、禄运恒久的深情祈愿。“五谷丰登”的画面更是直抵人心,稻、黍、稷、麦、菽等五谷,或盛于器,或垂如穗,生动得仿佛能触摸到谷物的饱满,闻到丰收的馨香。在古代中国,五谷是生存的根本,是安定的基石,这纹饰里,装着的是百姓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对国泰民安的追求,每一粒“谷物”,都是沉甸甸的期盼。还有那穿插其间的花卉,娇俏柔美,为这份厚重的期盼增添了几分生活的诗意,既是对富足的向往,也不失对美的追求。
造型上,渣斗的喇叭口如舒展的羽翼,束颈似优雅的收束,鼓腹若饱满的生命容器。色彩上,明黄为地,透着丰收时节大地的暖调。在此之上,红、绿、蓝、粉等色彩绘制出葫芦、花卉、五谷等纹饰,营造出热烈又雅致的氛围。那黄色似能蔓延出泥土的芬芳,而其上的彩色纹饰,仿佛是从这片“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希望,鲜活而充满生机。
粉彩的工艺精湛,需经绘胎、施玻璃白、渲染彩料、低温烧制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每一笔彩绘,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与智慧。
岁月悠悠,数百年光阴逝去,这只渣斗依旧熠熠生辉。它是清代陶瓷工艺的杰出代表,是那个时代文化与精神的缩影。当我们凝望它,仿佛看到清代的能工巧匠们如何屏息凝神,绘制出那些精美的纹饰;仿佛能听到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声声祈愿,在历史的长河里,余音袅袅。它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温度与脉搏,感受那份艺术之美与人文情怀。
聂 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