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花瓶《紫气东来》。 叶 昊 作
□曾广锡
通花瓷塑是潮州独具特色的工艺代表作之一,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瓷塑中的镂空雕法。它在瓷坯体上用类似抽纱刺绣的通花图案进行通体镂空,再在镂空上面捏出各种瓷花卉,成为独特的通花瓷产品。通花瓷经常与捏塑浮雕瓷花结合,称“寄花通花”,两者融为一体,相托相映,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
今赏读的是“95后”青年工艺师叶昊创作于2021年,并获第十三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金奖的13寸通花瓶《紫气东来》。紫藤花朵密繁,色彩艳丽,果实累累,象征多子多福,历代诗人吟咏紫藤花,画家倾情绘紫藤花,年轻的叶昊借紫藤花歌颂新时代,美好生活灿若云霞,可谓匠心独运。但见整个通花瓶高31厘米,造型新颖,整体镂空,玲珑剔透,明净素雅,瓶体上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数千个雕通花目呈变形的紫藤花苞状;瓶颈、肩和下部用“釉下堆土”着浅绿色的“装饰土”,肩部一圈为紫藤叶片的连续图案,在其上面用金描叶脉,下部为“勾藤”图案,再描绘上金色轮廓线条;在瓶肩的一侧,搭配树枝状的提把,并辅以潮彩描金装饰,与其他金线相映成趣,使之显得金色闪烁,富丽夺目,但不失纯白通花、瓷花明净素雅的基调。镂空瓶体寄贴上用手工捏塑的紫藤花花瓣、花苞和绿叶,薄如蝉翼的花瓣一片接着一片地挂下来,好似在微风吹拂下,微微颤动,芳香四溢,透出了极富生机的盎然春意,让人读之心情愉悦。且通花瓷与贴瓷花相映相托,融为一体得以完美体现,堪以佳构视之。
看似简单的一个瓷瓶,究其制作工艺却是十分复杂的。就这个造型与众不同的瓶设计来说,得先考虑通花纹样对整个胎体的支撑力,还有花面分布的力点,因为高温烧制的过程也是瓷土向瓷转化的过程,而这时瓷土的承重强度大为降低,过于纤细的图案,会在高温烧制时形成坍塌。所以选择空间跨度小的,受力支撑趋于均衡的变形紫藤花苞图案作为通花纹,且紫藤花朵不宜浓艳,显其“莹、透、素、雅”的风姿,独具通花瓷艺术的审美特色。
器型及花面设计之后的瓷瓶是制作的关键,须经过平面模具、石膏模具、在模具上装饰土、注浆、修坯并安装提把、雕通花目、捏塑瓷花并粘贴、喷瓷釉、描金等多道特殊工艺流程,其中整个坯体完成后要经800℃高温“素烧”,喷上瓷釉后再经1360℃高温烧烤,描金后又第三次烧烤800℃,这才算是完成。
就拿翻模和注浆来说,得将已完工的器型,用毛笔将花面分切五片,然后用肥皂水在整个器型上刷一遍,再用石膏根据五片的定点位置,逐片淋上等凝结后、脱模,将里面的花面器型取出,模具冲洗干净后并烘干。后将模具用绳子扎牢固,将瓷泥注入里面,根据厚度需要,过大约30~40分钟将瓷泥倒出,约4小时后将模具去掉。在尚未雕刻之前,在瓶胎上下边再加“釉下堆土”,即加上绿色瓷泥。
修坯好的花瓶,要用雕刀根据花瓶的纹样,一刀一刀雕刻出来,如在雕通时用刀过度,出现切断或裂纹,应马上用泥浆加以修补。这不但要求外面的图案雕镂工整,对于胎体的内壁也力求平整美观,也相应使胎体的雕镂增加了难度,雕刻这个花瓶的通花目需要两天的时间。随后,在雕刻好的坯体上装饰紫藤花,瓷色与瓷泥混合一起,一块瓷泥、一把竹刀,在手中慢压轻抹,先做花蕊,后做花瓣、叶片,将一片一片的花瓣组装成形,捏塑瓷花也用了两天,足见技艺之精巧。
之后,整个花瓶喷上瓷釉进窑炉高温烧烤,拿出来后又再在叶片描金线、花蕊点金进行装饰,又再次进窑炉烧烤。这样,历经三次进窑烧烤的通花瓶才得以完成。烧制出来的紫藤花色彩浑然天成,可与真鲜花相媲美,同时更具有艺术美感。
叶昊,已故著名潮彩老艺术家叶竹青的孙子、助理工艺美术师。2023年3月,被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会选定为“新时代岭南100名青年非遗传承人”之一。近年来,他已有通花瓶《福气满满》《有缘》《四君子》《幽香》《紫气东来》,潮彩瓷挂盘《清韵》《春酣》,瓷板画《福寿满堂》等作品在国家、省级展览中获奖,通花瓶《福气满满》还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收藏。年轻的叶昊,我看好他!希望他加倍努力,精进技艺,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作者系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