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培养良好行为规范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对此,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杨琼敏认为,孩子有什么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如果从小时候就开始矫正,还能够改变过来,如果听之任之,等长大以后再去矫正就要困难十倍、百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十分重要,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分工合作,密切联系,协调一致,使孩子对各项社会行为规范真正做到知必行、行必正。
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分工合作,密切联系,协调一致,使孩子对各项社会行为规范真正做到知必行、行必正。林洁松 摄
□记者 刘春玉 通讯员 江晓玲
家庭环境对孩子有重大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大,关系到孩子将来的成长发展,甚至可以说影响孩子的一生。对此,杨琼敏表示,家长要营造温馨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给予孩子良好的影响,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和乐园。
有一位父亲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出去喝酒、打麻将,常常半夜回到家一身酒气,被妻子一数落脾气就上来了,又免不了一顿大吵。孩子在这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环境中,也学得动不动就大呼小叫,情绪失控,性格很不好,学习成绩也不佳。
而有一对夫妻都是教师,他们做什么事都互相尊重,有商有量,甚至从结婚前就达成共识,要建设书香家庭,把孩子教育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孩子。他们把客厅装修成一个小型“图书馆”,墙上全是书架,一家人有空就看看书,把看书学习当作最好的休闲。自从有了孩子,他们一起养育、教育孩子,分工合作,一个人做饭洗碗做家务的时候,另一个人就照看孩子,孩子年幼就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孩子上学了就辅导作业。成长在幸福的书香家庭中,孩子好像自带书卷气,文明有礼,尊老爱幼,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弹琴也弹得特别好,“六一”儿童节还在学校参加表演。
对此,杨琼敏认为,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因而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最亲密的人,在孩子心目中是比较有威信的,家长的行为举止会给孩子带来最初的印象,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作孩子的表率,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孩子面前做自觉遵守规范的榜样,这种体现在行动上的教育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多了。
必须培养孩子一些良好习惯
生活中,有的孩子衣着干净整洁,举止从容大方,东西随手摆放整齐,也不乱丢垃圾,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孩子家教非常好,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杨琼敏认为,孩子有一些好习惯是必须培养的,这些好习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学习能力等有重要影响,比如培养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并教育孩子表里如一,清清楚楚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这样孩子将来就一定会行得正、走得端、品行好。
杨琼敏指出,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这些良好的习惯:自觉整理书包、书桌、课桌和自己的房间;动手做家务,比如自己吃饭的碗自己洗,自己的脏袜子、红领巾自己洗;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晚上十点半必须上床睡觉)按时起床,早晚刷牙、不挑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则端、立则正,走路靠右侧行,不随地吐痰、丢垃圾;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勇于发言,错对没关系;每天阅读;不吃零食,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体贴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不撒谎。
孩子在学校时能遵守规则,在家里也要让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得到延续,并形成习惯。杨琼敏认为,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有赖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这种教育开始得越早,孩子的良好习惯越易于养成。爱模仿是幼儿行为的特点,模仿是幼儿养成习惯的先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更多注重用“身教”去引导孩子的行为,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应首先做到,为孩子的行为规范树立一个好榜样。
让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长
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愿意花工夫了解孩子身体成长所需的“钙、铁、锌、硒”,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对此,杨琼敏认为,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需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营养元素是什么。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而不要过分指责孩子,也不能过高或过低评价孩子,家长的表扬或批评必须恰如其分,尽可能少将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性评价,而是应多侧重于将孩子当前的行为和过去的行为作比较。
孩子的性格是在与周围的人一天天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日子”以滴水穿石的能量造就了孩子的品行。因此,杨琼敏认为,家长要时常关注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注意日常生活带给孩子的影响,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什么样的心理营养,照顾身体和体恤心理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
杨琼敏指出,对孩子来说,“性格”比“学习”更重要,性格的培养是关键。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家长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觉,给予孩子正面的支持,缓和孩子急躁的脾气,把持底线,让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长。希望每一对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能实现良好沟通,共同成长,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