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百道泉源飞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这是近代湖州琴人周庆云眼中的莫干山。
从半山腰开始,一栋栋石头别墅散落在茂盛竹林。别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或对山相望,或隔溪而居,或左右为邻,或上下而立。有的耸立在山峦峰顶,可极目远眺,观日出日落,四时变化;有的坐落于溪边泉畔,可枕石漱流,看水涨水退,鸣泉飞瀑;有的则掩映在修竹花木丛中,可品竹赏花,听鸟歌蝉鸣,竹浪声声。
走近这两百多幢风格各异的府邸,其中既有哥特式的尖顶作品,外观雄伟,内部空阔,玻璃画色彩斑斓,别墅稳重中透出浪漫;也有巴洛克遗风的动感建筑,造型繁复,内在奢华,空间感不规则,别墅显得热烈奔放。有的是南欧的缓坡屋顶,庄重且雄浑,可能主人喜欢一杯红酒一首钢琴曲的优雅;有的是北欧的陡坡造型,轻巧且舒展,也许主人喜欢一杯咖啡一曲恰恰舞的热辣。每一扇门后都有一条鹅卵石路进入宽敞的院子,阳光倾泻在石凳、在长椅、在走廊,空气中充满丹桂的馨香,时光变得很慢、很慢、很慢……
每一栋别墅背后都有一连串故事。武陵村是蒋介石和宋美龄曾经度蜜月之地,金陵城的风云人物,在“玲珑半山栖”时是否有片刻悠游?皇后饭店是当年毛主席主持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期间下榻处,掌控天下大势的一代伟人,面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开花之时该是何等畅快?白云公馆是蒋介石义兄黄郛往昔实验农村改良运动的居所,与夫人潜心创办莫干山小学的黄郛,是否乐在其中?田庄曾是郁达夫为逃婚而“坐卧幽篁里”的暂居地,作为“恬然动远情”的名家,面对包办婚姻是痛苦挣扎还是义无反顾?
关于莫干山别墅的故事,还有一连串:静逸别墅为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有,林海别墅则是上海滩江湖老大杜月笙和张啸林的度假之地,百年小楼是美国传教士聂士麦所建,上柏山居是国画家陆俨少的画室……
“竹引泉声到枕边,月簸花影到窗前。莫干忽漫逢新夏,红白满山开杜鹃。”张大千画笔下的《莫干新夏》,是否为度假者共同的感受?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慢慢隐没于历史中的场景。
百余年前,第一个筑造莫干山别墅的人,应该不会想到这将拉开蔚为壮观的“万国建筑博物馆”之旅,会将莫干山变成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如果说一百年前的莫干山居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一百年后的莫干山再次成为中国民宿发源地和引领地,则非偶然。从南非老外高天成的“洋家乐”开始,到把猪圈、牛棚和马房改造为最美民宿;从追求把生活融入于山水与竹林中,到渴望在山上过一段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形式在变,内核却未变。
生活品质并非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或某一阶层的专利,没必要标签化和庸俗化。以近代史映射为当下,把莫干山还原为小山头,将西洋人比拟为中国人,把富人还原为普通人,把别墅还原为家,人们也许会发现,莫干山居是一群向往品质生活的人所努力追求的幸福生活。这与身份地位无关,与求好精神有关,至于实现程度,与能力有关。因此,不是每座山都能成为莫干山,不是每处房子都能成为莫干山民宿,对品质生活的传承与追求,才是莫干山之魂。
坐在山泉边,细细品尝一盘外焦里嫩的香煎山坑鱼,一盘浓香的野葱炒蛋,一盘充满山野气息的猪油清炒野菜,做法均地道而朴实,再喝一瓶清爽的莫干山啤酒,其实我们也是在品味莫干山的“品质生活”。
谢锐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