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制定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工作方案;重点打造10所有影响的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探索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和长效机制……这是揭西县教育局今年推进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个实招。
谋定而后动。揭西县教育局快速部署落实,下好“先手棋”,将2023年、2024年定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年”,用一个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全面系统推进全县校园文化建设,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揭西力量。
□记者 林旗华 徐剑萍
通讯员 许史良
数读

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讯员 摄
以创建“文明校园”“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等各类创建活动为任务抓手,着力优化校园自然、人文和安全环境。2022年,评定揭西县“书香校园”38所,组织77所学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74所学校创建“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
以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德育工作绩效评估等活动为任务抓手,逐步完善制度文化。目前,全县中小学已达到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标准。2022年,组织10所学校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71所学校创建县级“德育特色学校”和“德育达标学校”活动。
持续开展评优选先活动。2022年,评选县级“最美南粤少年”60名、“新时代好少年”10名;评定县“三好学生”537名、“优秀学生干部”257名、“先进班集体”85个;选树行业道德模范,评选揭西县“最美教师”20名。
首批推荐揭阳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共10所。分别为:揭西县河婆中学、揭西县棉湖中学、揭西县北山中学、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揭西县棉湖镇实验学校、揭西县纪达中学、揭西县龙潭中学、揭西县河婆街道东风小学、揭西县河婆街道河山小学、揭西县凤江镇凤湖小学。
开展评选5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通过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促使学校制度更加健全、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决策管理更加民主、师生权益更有保障。
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向上校园氛围

揭西县教育局引导各学校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将学校精神凝结为引导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图为揭西县棉湖中学校园一角。通讯员 摄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
揭西县纪达中学是省一级学校,也是揭西县发展初中教育的示范窗口,该校创办于1984年,是爱国华侨拿督黄纪达先生独资捐建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近年来,该校着力打造校园“搏”“雅”文化,引导师生传承弘扬黄纪达先生奋力拼搏和回报家乡的精神,争做奋发拼搏、贤能高雅的人。
在揭西县,根据办学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提炼先进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核心教育理念,进一步总结、凝炼形成师生共同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学校精神的学校不止纪达中学一所,这是揭西县教育局积极引导各学校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将学校精神凝结为引导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的有效探索。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揭西县教育局引导各校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严格自律、奉公守法、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形成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引导各校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引导各校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班级的荣誉感和学生的归属感为核心,以班级活动为载体,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逐步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揭西县所有中小学校(含公办、民办)已将党建工作写入学校章程,并在宣传栏或文化墙上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训四风”、校歌、校徽等。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打造师生和谐校园
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价值追求的最终呈现方式,是连接校园各方面文化的中间环节。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揭西县教育局将校园行为文化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据介绍,揭西县以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教学教研活动文化建设等为任务抓手,全方位促进师生行为与学校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在全面加强党建引领方面,开展2022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全县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主讲“思政第一课”活动,覆盖率达到100%.2022年,全教育系统通过“四学四行六规范”“作风建设年”和“党建考核”等系列活动,开展集中学习2500多场次,各类辅导学习1600多场次,锻造了党员干部、教师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在深入实施教师培养工程方面,通过打造省市县“三名”工作室,发挥名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在组织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活动中,评选第一批中小学示范教研组33个,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和促进全县中小学教科研水平提高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开展片区教研活动,指导各片区统筹规划、组织开展片区教研活动,组织学科教学研讨,认定444位老师为揭西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该县中小学共开展廉洁教育主题活动1683次,利用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加强廉洁诚信教育和实践锻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学校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有力推动了教育成果延伸到家庭,扩大到社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助廉、促廉的作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深入落实听评课制度,定期开展教学评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国培7651人次、省培1559人次、市培7630人次、县培7470人次,全面提升了教职工素质……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各校的校园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让其品行尚美。
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提升文化内涵品质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管理中,落实“一校一案”,构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多特色”,同时选取基础相对扎实的10所学校作为首批重点打造的示范学校,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和长效机制,这是揭西县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揭西县重点打造的首批10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和各教育组均已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各校正在积极探索,让人欣喜的是,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揭西县河婆街道河山小学、揭西县河婆中学等学校已初步形成特色,正逐步向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学校迈进。
据介绍,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强化办学理念,发扬教化力量,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蝶”文化特色,引导学生从“毛毛虫”羽化成“蝶”,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揭西县河婆街道河山小学倡导“涵养山河品质、育我河山少年”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用“河”的精神树“山”的形象。揭西县河婆中学紧扣“立人·发展”文化,传承“进德修业,贯彻始终;水远山长,爱我河中”的校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实施科学规划,提升内涵发展,在县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揭西县北山中学则用好学校精神资源,以“名校友文化”为校园文化发展思路,引导学生学习老校友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让学生在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下健康成长……在示范校的引领下,“向上向善、刚健朴实、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正渐渐融入到揭西县全县学生的心灵中。
新的征程

揭西县河山小学打造读书长廊,让书香浸润学生。通讯员 摄
●评选10所揭阳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组织开展校 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各地各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对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交流有效做法与典型经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组织全县各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分享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提出班级管理有效途径,展示各自独特的班级文化,并以此借鉴,促进建设优良班风。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德育绩效评估工作,年度评选一批县级德育特色学校。通过德育绩效评估,完善学校德育目标、工作、课程、实施、队伍培养、评价等“六大体系”建设,突出特色化、校本化,全面构建“立体式全景”揭西德育工作格局,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德育工作保障校园文化建设。
●全覆盖开展“绿美校园”植树植绿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活动、“最美阅读空间”评比等活动建设“书香校园”,评选98所“更高水平平安校园”,争创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以校园绿美生态的自然环境、优雅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安宁有序的安全环境,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制定课堂文化制度,布置课堂文化环境;组织教师专题培训;开展各种形式听评课活动;组织“百佳精品课堂”评选活动等形式,逐步构建课堂支持性环境文化与制度文化、和谐的课堂氛围文化、智慧灵动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文化和课堂合作学习团队文化 .
●举办揭西县首届中小学美育节。美育节展示活动项目包括声乐、舞蹈、美术作品、晚会四个方面,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中职组,教师不设学段分组,2023年6月底前完成。通过举办揭西县首届中小学美育节活动,营造向真、 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揭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中小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启动仪式暨职业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由揭西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长,集中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丰富中职学生文化活动,构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一把手说
揭西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焕然: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挖掘传统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家要勇于担当,科学规划,一抓到底,全面推进。
首先,各校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教师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整个校园才会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其次,各校要搭建个性发展的文化舞台。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的人性需求,构建真正有灵性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要有个性化,个性文化要因地制宜,学校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本地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文化活动。学校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寻求文化个性化的发展。如每学期组织一次“感恩教育”师生主题活动,师生通过相互讲述教育生活中感动自己的一件小事,用自己的行为去表达尊师爱生的情感。有效推动学校文化向纵深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各校还要重视细节建设和过程的积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应注重对传统和历史的继承,重视细节的建设和过程的积淀。我们要从“挖掘传统、关注细节、长期坚持”三方面进行深入把握,让学校文化获得长足的发展。挖掘传统就是要对地方和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中优秀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起校园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支柱。关注细节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注重发展过程的每一点,从而获得学校文化的最佳发展。如教室墙上挂学生自己创作的格言和书画作品;教师办公室挂历届优秀教师的照片和教育格言。这些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师生与学校历史和传统自然地融合,让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谐地与学校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长期坚持指校园文化来自历史长期的积淀,一个制度、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在保持与时俱进基础上的坚持,才会形成有内涵的文化。学校教育中一次两次活动只能叫活动,如果某项活动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形成传统,在学生身上产生深远的影响,那就成了文化。总之,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就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