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
·打造宜居宜业的商贸旅…
·守信激励夯实民生实事…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
·压缩船舶在港时间 节…
·加强交流合作 共谋…
·聚力推动文旅融合 …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
·助力出口企业“扬帆远…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传播科学思想 弘扬…
·充实基层体育骨干力量
·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芒种至,盛夏始,农事…
·微话题
·专 版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我国载人飞船黑障区跟…
·大漠金霞映神舟
·神舟拂晓回东风
·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高脂高糖饮食可能损害…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创…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债务…
·印度列车事故惨剧信号…
·谢素贞:潮剧刀马旦第…
·兔谜趣话
·守正创新推进文化自信…
·“走后门”拾零
·观访腊子口
·乡村振兴有乡贤
·城中有村,村中有城
·喜神舟十六上太空
·向暖而生
·灯塔,夜航之眼
·绿能潮涌千帆竞 卓…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谢素贞:潮剧刀马旦第一人

时间:2023/6/5

  写作时,每当用到“首个”“第一”“最”这些最高程度的词语时,总是慎之又慎,为免引起不必要的“商榷”。不过,如果称谢素贞为潮剧刀马旦第一人,相信不会有人反对。这“第一”还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时间上,谢素贞是新中国成立后潮剧的第一位刀马旦,另一方面是指艺术上,其刀马旦的演技、成就、名气和影响,在潮剧界无出其右者。

进入耄耋之年的谢素贞(右前一)依然为剧种的传承倾尽心力。通讯员 摄

  □陈泽楷

  从“绝境”中闯出的潮剧刀马旦

  谢素贞1936年出生在澄海外砂(现新溪)一贫苦家庭,少时历尽艰辛。幼学之年,父母相继离世,谢素贞成了一名无依无靠的孤儿,10岁到汕头一户人家中做工,每天埋头苦干,把什么脏活累活都包揽起来,小小年纪,尝透人世辛酸,也养成了她吃苦耐劳的习性。

  家主的家邻近市区大同戏院,每逢有戏,谢素贞常混进去看,回来后一边做家务一边还不忘学着戏里比划着。1952年,16岁的谢素贞瞒着家主,一人偷偷跑去考戏,结果被玉梨戏班录取了。费了一些周折,主人家同意“放人”。当时的潮剧,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地位日增,谢素贞本可藉此告别泥泞人生,可入行不到两个月,因练声不得法,倒了嗓。俗话说“无声戏囝,无力硗囝”(戏曲演员没有好嗓音,人穷又没有力气,喻致命的缺陷),戏唱不成了,戏班要把她遣送回家,可谢素贞已无家可归,最后便将她留下来当帮工,负责干些洗衣之类的杂活。

  不过,秉性坚忍的谢素贞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硬是从“绝境”中闯出了一条“路”。玉梨剧团历来以武戏见长,团里有响当当的武功师傅,陈木龙便是其中一位。在剧团干杂活期间,谢素贞得陈木龙教授武技,她深知自身天资不高,于是便笨鸟先飞,每天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练功,晚上却睡得比谁都晚,师傅教的一个冲拳,一个弓步,都要反复练习无数次,即便练得腰腿动弹不得,也从不喊苦。谢素贞的刻苦感动了木龙师傅,三个学生中,本来她最不被看好,最终却只有她一人练成了一身扎实的“南拳”武功。彼时,她的声带经过休整,也渐渐得以恢复,于是开始担纲武戏演出,在《红鬃烈马》中饰演玳瓒公主,《火焰山》中饰演铁扇公主,成为一名正儿八经的潮剧“刀马旦”。

  从“灰姑娘”华丽逆袭成潮剧名家

  木龙师傅要求特别严格,排演《武松打店》时,为使演出更显逼真,剧中的武器使用真刀实枪,谢素贞饰演的孙二娘,用的钢刀足有好几公斤重。不再是以假当真的道具,不再是以虚驭实的花拳绣腿,谢素贞继承了师父的武技,发扬剧团武戏出彩的优良传统,在业界中开始小有名气。1954年,在穗城举办的广东省首届戏曲会演中,谢素贞凭《打花鼓》的花鼓女角色,获表演奖(最高奖),从“灰姑娘”蝶变成一位备受瞩目的潮剧新星。

  1956年广东省潮剧团成立,会集了“六大班”的艺术精英,谢素贞顺理成章地调入到这个潮剧的最高艺术团体,尔后两度随团晋京演出,在《辞郎洲》中饰许大娘、《铁弓缘》中饰陈秀英、《松柏长青》中饰演革命母亲李梨英,受到毛泽东、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0年,谢素贞主演的折子戏《挡马》(饰杨八姐),被选进柬埔寨皇宫御前演出,名震东南亚。1979年底,广东潮剧院首次出访泰国,已45岁的谢素贞再次粉墨登场演出《挡马》,凭一对翎子做出掏翎、绕翎、搅翎、涮翎、拂袖等动作,表现人物不同的心情,又通过趟马、挡马、惊马、勒马等身段动作,配合下腰劈叉、翻转弹跳等腰腿功,将戏、技融为一体,整个表演干练利落,艺惊四座,将杨家女将的英姿表现无遗。

  谢素贞的艺术人生,怎一个“勤”字了得!她明白文化对一个演员的重要性,于是买来识字本,从零开始,每天规定自己得学10个生字,日积月累,从目不识丁到能读懂经典名著,包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被她一一“啃”下来。得文化滋养,她塑造的戏剧人物更有内涵、更具气质。

  从提升自我到不遗余力传承剧种

  尤值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谢素贞在现代戏《江姐》中扮演的双枪老太婆,有血有肉,成为潮剧艺术长廊中的一个经典。为演出有别于以往的“这一个”,整部《红岩》小说,谢素贞不知翻阅了多少遍,颇有古人“韦编三绝”的况味,而且还仔细观察部队首长的言谈举止,以及山区老妪走路的步调情态,融入到角色的创造中,把人物的刚健豪迈和母性柔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剧中《江姐上山》这场戏,与姚璇秋(饰江姐)的联袂演绎,感动了无数观众。

  天分并不出众的谢素贞凭借超人的刻苦和拼搏精神,将潮剧刀马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度,也谱写她个人凤凰涅槃的传奇式人生。有了名气的她初心不改,只要戏出需要,什么行当和角色都乐意演。轮不到出场时,她便站在幕边观摩,看看师傅和其他演员的表演,从中吸纳借鉴。“我一生除了老生、老丑、乌面没演过,其他行当都做过。”有一次在上海演出《刘明珠》,饰演乳娘的洪妙师傅突然发起高烧,谢素贞主动提出顶他的戏,白天一刻不敢松懈地学记剧本,当晚便登台救场了,将连续三晚的戏给顶了下来。

  作为潮剧传承人,近年在排练场上仍不时可看到谢素贞忙碌的身影,她多次向青年一代传授《打花鼓》《铁弓缘》两出武工戏。她是高寿的潮剧艺人之一,进入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示范起南派武技来,动作规整利索,站桩、蹲马步,依然有架有势,这或许正是得益于她坚强乐观的性格和多年来拳不离手的训练。为剧种倾其毕生心力的谢素贞,她的艺术,她的情怀,值得传扬,值得铭记。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