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洁珊
“老师,快递收到了吗?”
“哦,原来是你,我还在纳闷是谁寄来的呢……”
假日的一天上午,我接到快递员的电话,便让他把包裹先放到学校保安室,准备下午放学再去看看是谁寄的呢。晓佳,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这孩子,他怕我不允许,先斩后奏,直接把一箱猕猴桃寄到我学校,还说怕我换手机号码了呢!关于晓佳的记忆,一下子打开了。
晓佳,当年是我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说话影响别人;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做一些滑稽的行为,引得班里的同学哄堂大笑;他不太爱干净,学习不积极……正是由于这些坏习惯,班里很多孩子讨厌他,不和他一起玩。他几乎每天都要惹出一点事情,科任老师也都很头疼。
为了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我决定先进行家访。家访中,妈妈希望他给我泡壶茶。本来他的手已经要去拿杯子了,听到妈妈的要求,他反而放下了手中的杯子,执拗地在那里一动不动。妈妈生气了,直接伸手要去打儿子,奶奶见状立马维护起孙子:“孩子小,打什么呀,来来来,我来给老师倒茶好了。”在奶奶的极力劝说下,晓佳不但没有见好就收,脾气更加暴躁,直接摔门走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我目瞪口呆,惊讶地问道:“晓佳平时也是这样,一言不合就摔门吗?”从后来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原委:原来,晓佳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可是奶奶与妈妈的教育方式不同,时常为孩子的教育产生口角,互不相让。由于相处时间少,对于妈妈的话,晓佳是一句也听不进去。妈妈说他一句,他能顶十句。另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管这个家庭,奶奶和妈妈也拿晓佳没办法。晓佳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大王地位”,逐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
我意识到当下不适宜解决问题,而是要先与晓佳沟通,否则会适得其反。经过好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晓佳在科学课做实验时特别积极,动手能力极强。我看到后及时给予表扬,也经常请他到办公室聊天,我与他慢慢亲近起来,清除了隔阂,拉近了关系。再过一阵子,我开始改变他觉得什么都无所谓的观念:“你做实验那么能干,在学习上,只要你努力,也一定会进步的!”“你能跟老师交朋友,相信你好好对待别人,同学们也一定能喜欢你,跟你交朋友的。”在课余时间,我也会关注他的生活,问问周末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家里妈妈与奶奶还会吵架吗,爸爸多久会回来等等,让他感觉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他。平时,我也鼓励其他同学多与晓佳接近,多与他交流,大家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真诚地与他交朋友,让他增强自信心,使他觉得同学们都接纳他、喜欢他,从而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快乐积极地生活。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各科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在慢慢改善,班里的同学不再嫌弃他了,那些不和谐的画面也越来越少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通过半年多与晓佳的接触、聊天,聊班级趣事,聊家庭生活,聊他的兴趣爱好,潜移默化地对他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我倾听着他的心声,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肯定和赞美他每一个闪光点,也欣喜着他的成长、他的进步。如今他已经毕业多年,我们仍保持联系,互相记挂。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虽然班主任工作看似年复一年,但面对每一个独特的学生,每每总觉得是惊喜与挑战并存。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抓住教育的契机,用心播种、耕耘,用爱浇灌、呵护,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系普宁市洪阳镇第三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