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珍
作为一名七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设计的教学策略,通过将班级同学分成C层、B层和A层三个层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完成基本层次的作业。
一、分层设计的理论依据
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分层作业设计正是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我们在充分分析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开展教学活动:C层——班里前10名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科方面有较强的基础;B层——中间水平的学生群体,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需要更多的巩固和提升;A层——后10名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指导。
在本案例中,我们选取了古文阅读《诫子书》和《狼》,以及现代文阅读《春》和《纪念白求恩》作为分层设计的教材。这些课文涵盖了古代文化传承和现代社会关怀,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够引导他们关心社会现实。
二、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C层
1.作业设计内容及特点。在古文阅读方面,C层学生将会接受更高难度的古文阅读训练,通过对《诫子书》和《狼》的深入解读,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现代文阅读方面,C层学生将通过对《春》和《纪念白求恩》的深入阅读,培养他们的现代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引导他们关心社会问题。
2.实施策略。该实施策略包括深度讨论、独立研究和写作扩展三个方面。其中深度讨论主要以鼓励学生参与深度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拓展课文内涵为主;独立研究方面则是为学生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研究,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写作扩展则是鼓励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B层
1.作业设计内容及特点。B层学生将在古文阅读方面接受适度难度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古文基础,加深对《诫子书》和《狼》的理解。在现代文阅读方面,B层学生将通过对《春》和《纪念白求恩》的阅读,提升他们的现代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2.实施策略。重点概念强调: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整体理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建立起语文知识的框架。辅助拓展阅读:提供适度难度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三)A层
1.作业设计。A层学生将会接受针对性的辅导,通过简化难度,确保他们能够完成基本层次的作业,逐步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
2.实施策略。基础知识巩固: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特别是词语和句子的解析。多次阅读:鼓励学生多次阅读课文,确保对内容的充分理解。
在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策略中,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额外辅导和练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额外辅导和练习,加强薄弱环节,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水平。同时结合课堂表现、小测、作业等多种评估方式,及时进行作业设计效果评估与总结,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分层作业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发现分层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教学效果。C层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B层学生在古文基础的巩固上取得了明显的提升,A层学生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这种分层设计的教学策略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通过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