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杨少育,揭阳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会长。多年来,由当老板到全职做公益,杨少育在转换人生“角色”后迈出的一行行闪光的脚印,都注满无私奉献精神。2023年12月12日,杨少育被授予“第六届揭阳市玉德人物”荣誉称号。

杨少育(左)在检查5G远程无人救援船运行情况。林春晓 摄
□林春晓
“仅为个人和家庭活着,就如同把自己放入狭小的井底,看到的只有巴掌大的天空,得来的幸福还有残缺;能为社会做公益,帮更多有难相求的人感受世间的温暖,就像把自己放在高山之巅,见到的是广袤无垠的世界,这样获取的幸福才会圆满。”凭着这种风吹不倒的信念,已在家乡榕城槎桥办起表带厂27年的杨少育,从2019年1月开始,毅然放弃各种利益,全身转入到上为政府分忧、下替群众解愁的公益事业中。
近5年来,“挂帅”担任揭阳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长的他,带领一支由各个行业热心人士组成的义工队伍,在全市各地群众溺水、轻生、走失、遭遇车祸和洪水围困等危难时刻,无数次及时出手相救,挽回一条条宝贵生命和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2021年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服务组织。
听从内心呼唤做公益
2018年,47岁的杨少育已办厂20多年,过上了有房有车且能享受休闲时光的富裕舒适的日子,子女也均长大成人。哪知,一次异地见闻,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这年8月,杨少育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汕头潮南,见到当地蓝天救援队开着冲锋舟、腰系应急照明灯、手持对讲机快速有序救人的场面,触发他的灵感,想在揭阳拉起类似这样在救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义工队伍,从此开始专心做公益,以造福社会,也弥补整个家族以前没做公益留下的这一片人生空白和遗憾。
得到家人支持后,杨少育把工厂交给妻子全权打理,并聘请外人当厂长。随后他与几位爱心人士四处奔走,促使协会于2019年1月正式成立,当年8月,他担任会长。
带动更多热心人投入志愿服务
协会是民间公益性组织,90%以上的经费需自筹。成立初期,举步艰难。杨少育和其他协会领导用自身甘于奉献的人格影响力,换来一个个社会爱心人士向协会捐赠钱物,助力发展。仅过2年,协会就有自己办公的地方,随后拥有价值几百万元的一批先进专业救援装备,包括5G远程无人驾驶救援船、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大功率快艇、水下声呐探测仪等,还建起榕江南河、莲花泳协、下六溪头等5个水域救援基地。会员也从起初几十人壮大到今天642人,成为全市一支装备精良且懂团结、讲奉献、肯吃苦、能战斗的队伍。
2021年9月4日晚,一名女子从市区新北河大桥跳下轻生。接到救人通知后,在近处北河大桥水域救援基地值勤的林曼伟、林喜江和陈锴烁3位队员,迅速驾舟抵达出事地点,把落水者及时救起;2023年3月12日晚上,一位8岁小男孩在市区西凤大桥近处玩耍时不慎落水,杨少育紧急安排10多名队员出动,多路队员往不同方向搜寻,幸得救援人员的及时下水相救,男孩才转危为安;……
积小善为大德。近5年多来,协会先后参加各种救援1400多次,帮助群众找回走失人员600多人,并成功救起有轻生行为人员11人。
除此之外,这个群体还先后为社会做过不少其他公益事:如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组织集体无偿献血,给广大中小学生传授预防溺水技巧和自救能力,支援当地抗旱和抗疫,义务帮各地农村困难群众理发美容和打扫卫生,协助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完成大型活动安全保障任务等。
今年3月8日,笔者再次采访现年52岁的杨少育,他说:“烟花虽短命,却绽放一生的美丽;我行善时间不长,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幸运,收获人生最大的幸福。以前我只顾办厂,但总感到欠缺什么。47岁后我全力做公益,才觉得人生圆满了,也有资格被树为道德榜样。”杨少育的话掷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