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香世界:香味的博物志》
[美] 埃莉斯·弗农·珀尔斯汀 著
王 晨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8月
□禾 刀
香囊早就成为春秋战国时古人的标配,焚香则位居中国古人九大雅事之首。而“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在410年征服罗马时要求支付胡椒作为赎金”。为了寻找香料,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纷纷踏上探险之旅。所谓的“香料之路”,正是欧洲人当年为攥取香料而开辟的从东南亚诸岛通向欧洲市场的海上航路。
这是一部关于香味的博物志,作者着重介绍了沉香、乳香、没药、柯巴脂、黑胡椒等多种自然香料植物知识,以及与香水有关的时尚。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制作过程中特地融入香料成分,阅读时清香怡人。这也是一部关于香料发展的简史。最初,自然界是人类香料获取的唯一渠道,人类当时对芳香气息的青睐,很可能仅仅试图冲淡一下周围无法忍受的各种恶臭气息。随着岁月流逝,这种偶然改善之举,最终沉淀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审美。
人类对于香料的运用十分广泛。沉香被制作成精美古朴和香气弥漫的家具,胡椒、肉豆蔻、肉桂等是中西烹饪皆认可的调味佐料,麝香等许多香料还是药物的重要来源,许多香料还成为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古埃及人甚至“用香料来为尸体增香或用来将尸体制成木乃伊保存”……
同许多植物一样,香料植物生长有着较为特殊的地理属性。香料的自然稀缺性,增加了香料的神秘色彩,关于香料的传说不胫而走。“据说乳香树被凶猛的红色大蛇保护着,这些红蛇会跳到空中袭击任何胆敢闯入的人,而且人们相信这些树木生长在充满疾病的地方,这令采集乳香成为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胡椒藤则有一个被毒蛇缠绕的神秘传说,而在东亚的传说版本中,“鹰和凤凰都与肉桂有关”……从逻辑角度看,这些离奇的故事肯定会增加香料的神秘感,由此既有助于抬高香料价值,也有助于增加外人寻觅香料的难度,传说的最大受益者是谁不言而喻。
人类对于香料的迷恋历史很早。香料交流历史可上溯至公元1500年前。自打人类发现香料的妙用后,香料便愈发显得令人着迷,不仅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精神文化层面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彰显人类欲望和权力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皇宫往往会建有御花园,而欧洲宫廷早就习惯用铺天盖地的鲜花装点打扮。
香料贸易大发展的时代是在航海大时代,这一时期,拥有更为出色航海技术的欧洲探险家开启了香料追寻之旅。香料的稀缺性,注定会激化各方的竞争。在国际秩序混乱的丛林时代,这样的竞争往往意味着殖民、血腥和杀戮。欧洲人全球殖民的黑历史在此不容赘述,一同遭受劫难的还有香料植物。17世纪初,荷兰人为实现对丁子香的价格垄断,将“印度尼西亚蒂多雷岛和特尔纳特岛上的丁子香树一扫而光,全种到了安汶岛上”。
香料因为人类而倍显尊贵,也因为过度追捧而倍遭打击。同许多动植物一样,一旦得到人类的特殊“关爱”,意味这些动植物的生存噩运便会到来。市场对香料的巨大需求,驱使一些利令智昏之徒铤而走险,不顾香料自然生长规律,过度收割,活生生将一些香料推向了濒危物种。埃莉斯指出,“所有地方的沉香树都因过度采伐而数量减少,这令它们在世界各地陷入濒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人类已经不再单纯从大自然提取香料,替之以琳琅满目的合成香水。然而,人类合成香料之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平坦,“人类拥有发现并过量使用植物化合物以发挥其精神活性作用的历史,而尼古丁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种”。
埃莉斯最后说,“在我们的大部分历史中,植物是药材,香味是一种良善的力量”。诚然,香味确实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但如果我们回首香料发展的历史也许会发现,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可能不只是埃莉斯这里所说的“良善的力量”,或许还有权力和欲望,奢侈与挥霍,血腥与杀戮——毕竟再浓郁的香味,也无法掩盖历史曾经散发出的那些“恶臭”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