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河在流入陆河县东坑镇区后,往北流经水唇镇,在水唇镇北部进入揭西五云镇。
上砂河是榕江从普宁流进陆河县,再从陆河重新流进揭阳后接纳的第一条支流。上砂河流域是我们“榕江入海流”系列报道的第3站。
上砂河流域流经上砂镇西、北、东部3/4土地。上砂镇在揭阳市最西部,位于揭阳、梅州、汕尾三市交界处。北回归线穿越上砂南部地区,这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68%.在春和景明的4月,记者来到揭西县上砂镇,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碧水交相辉映,道路干净整洁,上砂河两旁河道老人悠闲漫步。
□记者 孙燕銮
曾被认为是榕江源头

上砂河源流新岭水。杨小琪 摄

清乾隆《揭阳县志》对上砂河的表述。阿 龙 截图
上砂镇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山峦起伏连绵,海拔700多米的峰子岩为上砂最高峰,东南有七娘嶂,南有铜鼓山,北有笼衣山,上砂镇就在中间一小盆地。
上砂河发源于揭西县与五华县交界莲花山脉东南麓,源流新岭水由西向东流至上砂镇区,汇由北而南的上山水后称上砂河。上砂河由北而南流经整个上砂镇,在五云镇硁下村汇入南河。上砂河流域面积134平方千米,河流长32千米,主河道有桥23座,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86亿立方米。上砂镇境内建有小一型水库2宗,总库容265.4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5平方千米。
在我们的先辈用脚来丈量河流长度的年代,上砂河曾经被认为是榕江的源头。清朝乾隆年间的《揭阳县志》就这样记载:“南溪发源于陆丰、长乐分界,流经三山,沿河婆百折而东……会北溪以入于海。”长乐就是今天的五华县,上砂在1965年前是陆丰管辖的,陆丰、长乐分界指的就是今天的上砂河。
上砂河是上砂镇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上砂河河水富含矿物质,加上当地党政对上砂河保护完好,附近零工厂、零禽畜养殖。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检测,上砂河的水质都在二级以上,达到饮用水级别。”“但上砂河源头区古称砂坑洞,得名于流域经常出沙,沙化严重,因此下雨后河水也会出现混浊情况。”揭西县水利局副局长邱雪林对记者说。
粤东最大的庄姓聚居地

上砂庄氏宗祠。杨小琪 摄
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榕江的源头已经确定不是上砂河了,但上砂河流域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却展现了自身独特的风采——上砂镇是粤东最大的庄姓聚居地,整个镇庄姓人占了9成以上。居住在上砂镇的庄氏,系南宋护国将军庄罗的后裔,自宋景炎年间(1276~1277)创居上砂以来,至今有740多年,一脉相传已历近30代,“走进上砂不问姓,六万之众六万庄。”是对这个庄姓家族庞大简约的概括。
2010年11月30日,第六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暨庄子文化研讨会祭祖大典在上砂庄氏宗祠前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名庄严宗亲和上砂镇本地群众近2万人参加了祭祖大典,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是连接全世界庄氏宗亲的纽带。
上砂庄氏宗祠是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上砂庄氏祭典以世界性、全镇性、自发性、传统性和多重组织性为主要特征,流行于揭西县上砂镇至少已有250年以上的历史。2017年2月28日被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游子聊解乡愁的故土

上砂河流经上砂镇区。杨小琪 摄

上砂河流域图。阿 龙 制图
我们的汽车刚进入上砂境内,进入眼帘的是上砂河两岸的小洋房,上砂镇党委副书记庄天发说,上砂镇下辖22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5.7万人,常住人口2万多人,外出务工人口占2/3.上砂人在外摸爬滚打、奋斗不息直至功成名就后,他们依然牵挂着家乡的山山水水,错落有致的高楼别墅便由此而来——那些在外面辛苦谋生又回乡建房建业的人们,坚定地认为“所有的出走都是为了更好更坚定的回归”。庄天发说,有个生动的例子可以说明游子思归的现象:我们镇平时每天零售猪肉22头左右,但到节假日乡亲回来,便达100多头,增加了5倍左右。
现在的上砂河,“一河两岸”风景如画。步行在上砂河两岸,庄天发指着河道两岸的石栏杆对记者说,上砂河两岸20千米的石栏杆就是为迎接2010年庄严宗亲恳亲大会,于2008年广大乡贤捐资6000多万元建成的,同时配套新农村建设项目内容,在河两旁铺设了人行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据介绍,近年来,上砂镇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依托本地资源和外出乡贤等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推动茶叶、南药和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坚持绿美生态建设,打造“茶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农业观光采摘园”等项目,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上砂镇民风淳朴,客家人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他们还保留着赶集日的传统,每周二上午,来自周边村镇的商贩便会云集上砂河两岸,上砂镇群众也会将上砂特产,以及擂茶、米呈、上砂饼干等风味小吃带到集市。
榕江纳上砂河后,折向东,再纳五云河,浩浩东流而去。
下站预告:横江
水利榕江(3)
榕江流域水利工程

揭阳市榕江流域水系图。资料图片
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调控、利用和管理的工程。在防洪方面,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水流、储存洪水、引导洪水、防止洪水侵袭等,主要防洪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堤防、拦河闸、退水渠、洪水过流道等。这些工程设施通过控制、调节和引导水流,减少洪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目前,榕江流域基本形成以江、海堤防为主,上游水库滞蓄的防洪(潮)工程体系。
水库水库是广泛采用的防洪工程措施之一,是通过人工方式构筑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作为防汛的“利器”,水库主要是用来调蓄洪水,即起滞洪、缓洪或蓄水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库大坝下游的洪水位。榕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19宗。其中,大二型水库1宗,中型水库8宗,小一型水库37宗,小二型水库173宗。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揭阳市中心城区、揭西县城及揭西县、普宁市、揭东区沿河各乡镇。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30.2km2,占流域总面积21.1%,总库容5.74亿m3.堤防堤防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目前,榕江(南、北河)两岸已建防洪堤总长365.0km,揭西县城及揭阳市中心城区等城区段堤防标准现状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中,位于市中心城区的榕江大围总长145.1km,堤防等级为2级。
水闸水闸是指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目前,榕江流域内建有揭阳市三洲拦河闸、揭阳市北河桥闸、揭西县大溪拦河闸、乌石拦河闸等19宗大中型水闸。
文字整理:潘彬彬
总策划:蔡淡群
总统筹:袁海生 袁惠亮
统筹:杨燕斌 魏乐珊 李文胜
协调:李统国 刘七华 刘汉立 文立刚
执行:钟伟强 郑培亮 李伟城
统筹策划:苏迎波 蔡逸龙 林宝凤 林广州
卢旭锐 黄晓鑫 钟 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