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 风
(一)
继去年出版通讯报告文学集《柔肩也应担道义》之后,今年又出版小说散文集《围巾飘落之后》。
这节奏令人刮目相看!
吴光玲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写小说是她的强项。如果不是为生活计,说不定她早就是专业作家了。当然,她后来的成长历程也是相当成功的,她也是揭阳日报社为数不多的实力派主任记者。
吴光玲创作的小说不多,收入该书的只有5篇,且2篇还是小小说,但,这并不削弱我对她小说创作实力的认可。
《围巾飘落之后》是吴光玲在18岁这样的年龄创作的,也是她的处女作,从这篇小说伊始,已可见吴光玲小说的风格:擅长讲故事、制造悬念、人物外貌及女性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制造矛盾冲突。陈辉和韩芳芳这对年轻男女正在卿卿我我之时,芳芳的妹妹却突然跑来告诉他俩一个极坏的消息:芳芳的爸爸绝不同意他俩恋爱!芳芳在绝望中服毒殉情。临终前,芳芳写下遗书,让妹妹将遗书及围巾送到陈辉手中,当妹妹坚坚到达陈辉家中时,却看到了令她气愤至极的一幕:陈辉拿着毛巾给一位飘逸绝美正在哭泣的姑娘擦眼泪。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与坚坚一样在心里骂道:“你这个伪君子!”直到发现姐姐坟前跪着一个男人,并对着姐姐诉说衷情,坚坚这时才如梦初醒,才知道错怪了陈辉。而最后,陈辉重新收获爱情,与坚坚走到了一起。如果小说至此收场,也未尝不可,但吴光玲也许清楚这样处理会落入“光明尾巴”的窠臼,所以吴光玲突然使了个“回马枪”,让陈辉和坚坚做出了令人想不到的举动:到法院去控告芳芳的爸爸。既然无法改变你的死脑筋,那就让法律去改变你。亲情在爱情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正如恩格斯所说:爱情的本质是排他的。但我们应该清楚:这个爸爸,已不是真正的亲情,而是封建庸俗的化身。
吴光玲在《围巾飘落之后》这篇小说中,对主人公芳芳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是细腻的;对于情节发展、矛盾冲突的铺垫安排,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这篇小说出自一位18岁的少女之手,着实给当年的揭阳文坛带来一束耀眼的光芒。
在处女作发表之后,也许吴光玲一直在作深沉的思索,在寻找新的创作路径。果然,3年后(1987年),她再次发表了小说《清静庵》(载《汕头文艺》1987年第三期)。一口气读完《清静庵》这篇小说,我最直接的感受是:清静庵极不清静!一座只有一个师傅的尼姑庵,突然就来了一位年轻寡妇,随之而来的是,师傅因事外出,年轻寡妇临时成了这里的主人,但一个男人李俊伟便出现了,刚平静下来,又突然来了两位年轻女子秦春华和朱巧真,刚收下这两位女子,商人方添锦便尾随而来,从此,清静庵就再也不清静,而是波澜起伏了。人性在这里一一现形。
很难想象吴光玲为何选择这个题材来构筑故事,也佩服她在这样的年纪能处理这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在这本小说散文集中,我以为,《赵家媳妇》这篇小说是吴光玲的代表作,也是她创作实力的体现。读这篇小说,感觉有些沉闷甚至压抑。这是小说所传递出来的气息。《赵家媳妇》其实是写两代人对于爱情也可以说是爱情的衍生物的不同追求。对于赵家陵村的人来说,没有后代的赵家子孙死后不能葬入赵家公墓。老一辈赵旺的母亲为了求得一子(因赵旺的父亲不能生育),便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地主、赵氏家族中辈分最高、年轻时读过私塾的赵康强私通,没想到她“求”出来的儿子赵旺,又是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人,而为了让儿媳柳英“求”得一子,竟想复制她早年的“绝招”,而柳英已有意中人阿牤。为获得真正的爱情,清清白白地生孩子,柳英向阿牤表白:“我离婚!”因为柳英与赵旺根本就没有爱情基础。在柳英向阿牤示爱的同时,赵旺与母亲正密谋通过村中流氓赵尧达与柳英生子,最终闹剧不但没有得逞,而且赵尧达还丢了性命。不过,柳英也被公安人员带走……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赵家陵墓又添了一座新坟,是赵尧达的。……它是赵家陵唯一一座没有墓碑的坟墓……”
小说篇幅虽然不长,但吴光玲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的叙述,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都是极见功底的。小说从赵家陵村的风俗演变,挖掘出深层的民族文化意识,也暗示了新时代开放的浪潮正从远方发出一声声呼啸:“我不久就要离开赵家陵了,我的两个儿子都在深圳做事,族中之事,请各位另择贤能!”吴光玲借助赵康强的话,向人们揭示了赵康强的时代即将过去,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吴光玲对赵康强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赵康强却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主角,他几乎一直主宰着赵家陵村的一切,他无疑是赵家陵村的代言人。他的变化也是赵家陵村的变化。他过去是地主,后来又主持赵家陵村最为神圣的祭拜之事,更让赵旺的母亲有了赵旺。如果没有赵旺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变故,赵旺是赵康强的另类传承人。赵旺所带来的一切也是赵康强带来的。赵康强像一条幽灵,盘桓在赵家陵村,挡住了人们的精神视线,让赵家陵村的人无法看见外面的世界。直至开放的阳光照进赵家陵村,赵康强才不得不离开这个让他自豪骄傲、狂妄自大的赵家陵村……
(二)
真情是散文最大的特点。古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现当代有鲁迅的《一件小事》、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记》等,这些散文名篇,之所以让人动情,是因为文章充溢着真挚、饱满的情感,是作家用心血浇筑出来的。
能够让我反复翻阅的当代散文并不多,而吴光玲的散文《母亲与“阿贵”》这篇散文却让我捧读数次,而且每次都会受到文章的情绪所击中,读得热泪欲滴。这篇散文既写母亲又写“阿贵”,“阿贵”是母亲救下的一只小狗,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慢慢长大、健康成长。为了逃避村民捕杀狗(因有狗咬人),母亲将“阿贵”转移到10公里外的丰顺县二姨家中,而平时,对“阿贵”的照料,母亲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母亲不幸因病在69岁时去世,“母亲入殓之时,‘阿贵’突然冲上前,咬住盖在母亲遗体上的被子,哥哥见状,猛地推开‘阿贵’,可是‘阿贵’死死咬住不放。”“母亲的遗体在灵堂停放了三天两夜,‘阿贵’时刻蹲守灵堂,寸步不离。”“没几天便追随我母亲而去……”读着这些细节,一股悲情自然涌上心头。真是“有义之狗胜过无情之人”!
吴光玲在文章中既描写慈善的母亲,又歌颂有情有义的“阿贵”,读后让人掩卷深思。
在吴光玲的散文中,真实的细节,真挚的情感,都让人感动不已。
(三)
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吴光玲在讲“故事”中总是或正面或侧面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其实,吴光玲是通过她的作品,向人们传递着人性的光辉。
曾几何时,人们不屑于谈论道德、谈论世道人心,好像世道人心被人忘却甚至深埋在冻土层里。吴光玲的小说散文,在一种道德情感支配下,像一把把丁字锄,向着冻土层掘进,掘开里面的世道人心。这,有如一声警钟,在人们的耳边突然响起……
作者简介
阵风,原名郑培亮,广东省作协理事、揭阳市作协主席,出版小说集《给你一支枪》、诗集《郑培亮短诗选》、诗合集《导火线》《剥洋葱》《泛粤东短诗经典》等,主编过民间诗报、诗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