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纯
天蓝得透明,阳光干干净净。春来江水绿如蓝,沿路青峰翠如簇。田野的气息,像滤过一样清新。旧住村就这样静谧于榕江支流与灰寨河南岸之间,她三面环山, 当春风轻拂时,她如一位待嫁的少女,羞涩又期盼地等待着生命的华裳在身上逐渐展开。
漫步在旧住村平整的乡道,看春天的乡间田野到处被绿色覆盖着,朗润的苍翠,仿佛能让人的思想也得到至真至纯的洗礼。干净的土地,暖风吹着一垄垄嫩绿的新苗,在春日第一页阳光纸张上,写出一行行生命的诗行。
灰寨河,如一条银链,缠绕在村前。那水,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鱼儿嬉戏;那波,柔得仿佛可以抚平岁月的痕迹。河上的滨江长廊,是村民们的休憩之地,也是游客们的流连之所。漫步其间,目之所及,皆是苍莽的山,目之所至,皆是柔情的水,若是再下点蒙蒙的春雨吧,那就仿佛走进了江南水乡,想那诗人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便是这样吧。
村口的老榕树清雄寂立,枝繁叶茂像一位古老的守护者,见证着村庄的沧桑变迁。村中的百年宗祠,古朴庄重,积厚流光。坐饮中堂,凝视一块块凝聚着家族荣耀和艰辛的匾额,一杯清茶,沁透了百年沧桑。绿道迤迤逦逦,在茂林修竹尽处是新建的恒康生态园,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光芒。新与旧是两种面貌,映照在历史的镜中;古和今是两种修辞,岁月在对比中前行,新与旧的交融,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伟大英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共同谱写着旧住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华美篇章!
简朴的农院,门前圈着一群鸡,时而放出来自由散养;过道上种上几畦青菜,仿佛要把整个春天的绿都装进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田园乡野,鱼塘炊烟,晨起听公鸡打鸣,午间看鱼鸭戏水,夕阳下采摘蔬果,阿婆们在田垄上闲话家常……这里的风,一年又一年地吹着,吹平了坎坎坷坷的村路,却吹不散远方游子的乡愁,那所有不眠的夜晚,那高大婆娑的橄榄树结的并非全是涩尽甘来的绿橄榄,而是好不容易入梦,却又在梦里见着的浓得化不开的叶叶乡愁……
乡间的黄昏,在这片土地上燃烧了一天的太阳渐渐落下,缓缓下沉,远山近黛,山岚流云,苍穹静穆,在田野远望之中无限而深广。站在高处远眺,南面是绵延起伏的丘陵。北面是连片的平坦田园,远远望去,绿茫茫的一片海洋。诚然,“推门见绿”“上路见果”成为新农村亮丽的风景线。我想住在旧住村,闲来无事时,便沿着寨河长长的河岸,春天就摘摘树葡萄、圣女果;夏日就采采莲雾、芒果;秋天就收收油柑、橄榄、柠檬;冬日就剪剪那喜气洋洋红扑扑的沃柑。在四季的轮回里,看火红多汁的圣女果、嫩黄带绿的芒果、翠绿甘甜的橄榄、橘红浑圆的沃柑挂满枝头,心里雀跃着丰收的欢喜,丰盈着对生活的感恩……
春归旧住,带走了岁月的沧桑,留下了生命的繁华。这座古老的村庄,在春天的怀抱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它更是一座承载着红色革命历史的村庄。在20世纪40年代初那片傲雪凌霜的梅园里,梅园党支部成立了,在抗日的紧要关头,及时传递紧要情报,全力负责运输抗日物资,积极组织抗日活动……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旧住村的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勇敢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乐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梅园夜会”见证了旧住村的历史变迁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它不仅是村民们心中的精神家园,更是后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圣地。
春归旧住,条条村道已是花的海洋。那万紫千红,似是天上的仙女撒下的锦绣,又似诗人笔下流淌的浓墨重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诗句是为旧住村量身定制的。每一朵花,都是春的使者,带着生命的音符,在古村的每一个角落奏响。在旧住村的怀抱中,你能找到生命的根源与意义;在旧住村的风景里,你寻回失落的梦想与希望;在旧住村和煦的春风里,心底故乡的底色如春日里那茁壮的青草,长了割,割了又长,终于是更行更远还生!罢了……罢了,不如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