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温泉的露天汤池。谢锐勤 摄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滑峪村的龙溪温泉区,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结合部的死火山地裂带上,当地山区至今仍可见多处火山活动遗迹。龙溪温泉区三面环山,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傍着赵长城,背靠云雾山,东临北佛顶,西临老君庙,南面一马平川,天气晴朗时可远远望见20公里外的潞王陵。温泉区所处区域气候较为干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四周只有针叶林或低矮灌木。温泉水井深560米,取水深度280米,原汤水温在58度至78度之间。
作为辉县人的女婿,与妻子结婚8年来,每次陪她回娘家,我都一定会去龙溪温泉“泡汤”,一年四季皆有不同感受。比起吐新芽的春天、变黄叶的秋天,印象更深的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和汗流浃背的夏天。
深冬清早,气温约零下5摄氏度,裹紧浴巾,身体僵硬,手脚发抖,走到半山坡,找到一个无人的小池子,从脚掌到腿部,从肚子到脖子,将身体渐次浸入汤池中,暖气一阵阵上升,寒气被一层层驱赶,好像喝了回魂汤,身体在苏醒,意识被激活,人陷入温柔乡中。轻抚臂膀,却顺滑到指尖;搓紧大腿,却摸不到往日的粗皮;哈出热气,鼻子不再冰凉;握紧拳头,手变得有力量;扭动脖子,头部的活动也变得更灵巧。只需短短3分钟,寒冷的感觉便已被完全驱离。
仰卧在温泉池中的石头上,上身冷,下身热,感受冰火两重天的冲击。连续换了几个汤池,在冷与热的更替中,身体的弹性被拉扯得无限宽广。望着透彻的蓝天,看着萧瑟的平原,想象赵长城2300年漫长历史时空中上演了无数次的刀光剑影,浮想老君庙数百年来那些虔诚的身影,历史很远又很近,如同眼前氤氲的热气,似乎抓得住又抓不住,身体与思绪都飘得很远、很远。
走出汤池与家人围着土灶,看着金黄的火苗,听着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吃一锅香气四溢的地锅鸡,喝点醇厚的百泉春,那一刻,似乎能够让人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平淡无奇与火热激情。
盛夏时节,接近黄昏之际浸泡温泉,又是一种不同的体验。此时的气温达30摄氏度以上,热浪滚滚。露天的温泉池水约41摄氏度,半身入汤,瞬间犹如掉入滚汤中,额头、肩膀、胸部、手臂冒起密集的水珠,然后迅速增大如豌豆,再顺着身体滴入温泉中。上一颗汗水还没脱落干净,下一颗汗水又急速冒出来,在汤池的加热下,身体变成蒸笼,汗水如雨水一般往下掉,以至于分不清湿漉漉的身体是汤水还是汗水。炎热让人觉得有些胸闷,流汗又让身体变得轻盈,只好过热时潜入冷水池,凉爽后再入温泉池,不断的扩张与收缩,心理处于一种既想摆脱又想享受的纠结中。
断断续续浸泡1小时,却貌似度过几个季节。趁着夕阳的柔光攀登北佛顶,脚底宛若安上弹簧,脚步很轻,像在跳跃,又像在御风而飞,中途没休息,不到1小时就成功登顶,一点都不觉得累。给驻守寺庙的老人们拍照,吃颗野果,吹着凉风,深深呼吸,指着山脚下的龙溪温泉,笑谈间说了许多有趣的陈年旧事。回到山庄喝点本地啤酒,撸些羊肉串,吃个温泉蛋,这难道不是夏日泡温泉最完美的搭配吗?
丝滑的四季体验,正如徐霞客在《温泉》中所描述的:“一了相思愿,千呼水多情。腾腾临浴日,蒸蒸热气生。浑身爽如酥,祛病妙如神。不慕天堂鸟,甘做温泉人。”龙溪温泉富含46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含氡量RN25.03%,是罕见的高氡温泉,极具康养疗效。
其实,龙溪温泉的发现是个意外。2014年,村民为改善缺水现状,在此处开挖深水井,可出水既滚烫又有杂味,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但却富含矿物质,是优质的温泉。村民因此少了一井饮用水,却多了一口养生汤和致富汤,可谓“因祸得福”。李白说温泉“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如今,10年过去了,泡温泉早已成为附近很多村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不少治愈痼疾的故事与延年益寿的传奇。
岳母在山庄经营泳衣店,几乎每天早晚都会去泡温泉,她身上岁月留下的痕迹似乎被温泉洗淡了,脸色红润,身材匀称,脚步轻巧,喜欢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泡温泉成为她的养生信念和悦己方式。我虽无法天天泡温泉,但来辉县必泡,温泉不也住进我的身体和心里了吗?
韩江农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