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霞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女儿甜软的嗓音念着唯美的诗词,童声抑扬,声情并茂。念完小家伙期待地看着我,我连忙对她竖起大拇指:“宝贝越来越棒了!”
孩子到了四岁左右,我就开始带着她一起读诗。从最开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后来稍微复杂一点的节气时令诗词,女儿一路磕磕绊绊,却也乐在其中。
春日,我和女儿坐在花树下,一起念“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慨叹春的繁盛;夏天,对着窗外的池塘,吟诵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体会夏的欣喜。眼下夏至将至,我们又打开跟夏至有关的诗词。我准备举办一次“夏至读诗会”,在意蕴深长的诗句里,让女儿感受时移物异的节气变幻。
原以为只有我们母女两人参加,却不想,周围邻居带来了好几个五六岁的孩童,都要来和我们一起读诗,我欣然同意。于是,我带着他们在晨曦中端坐,诵读起那些古远的句子来……孩子们抑扬顿挫的童音,如同阳光下一双双扑棱的小翅膀,带着人们飞进了无尽的遐想中。在诗词中,我们看到夏至这一天:宋时的叶适正对着干涸的水田垂泪,想用自己的眼泪去润泽干泥,让庄稼不再枯萎;唐时的白居易却在苏州的黄梅天里吃夏至筵,满桌的粽子与鲜鹅;而同样身在唐时的韦应物,正在寂静无人的池塘畅游……同一个节气,却是截然不同的风物人情。现代城市生活削弱了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幸好诗词还替我们记着。
我带着孩子读诗,并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我从来不要求女儿背诵,或是表演出风头,带她读诗,只是希望她能了解,世上还有如此美妙的语言,在柴米油盐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如此诗意地去表达,希望她在平平仄仄的吟咏之间,看到生活中更美好的一面。
都说孩子的心是感知力最强的,当女儿看到落花不仅是落花,而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她在酷暑难当的夏日,能笑侃一句“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她对这个世界就比别人多了一份更灵性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更深切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