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
·厚植人才沃土,推动文…
·忠诚铸警魂 热血护…
·保护岭南水城风貌 赓…
·市运会开幕式今晚精彩…
·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
·强化担当作为,提升“…
·让“美丽庭院”既好看…
·搭建合作桥梁 共谋…
·依法用地 节约用地…
·提升劳动技能 增强就…
·夏季练兵 以训促行
·扩容提质,打造品质县…
·填补揭西托育服务体系…
·揭西县推进创建省级健…
·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打造高素质综合行政执…
·为绿美揭西再添新彩
·提“颜”增“质”绘就…
·借“荔”而上,做好“…
·普及安全知识 护航健…
·筑牢安全驾驶 “第一…
·助推“百千万工程”跑…
·推广“揭健通”小程序…
·销毁违规船舶 打击非…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预…
·会不会“冷热”两极分…
·百折不挠
·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神十八航天员乘组将于…
·太空育种获得“无棘刺…
·上半年协助322间企…
·香港维园庆回归 万…
·上半年黄金价格呈震荡…
·推出“工银薪管家”产…
·增强风险意识 营造安…
·探索创新支付方式 提…
·行业板块涨跌互现 …
·公募基金:下半年港股…
·青少年脊柱侧弯危害大…
·夏季贪凉,小心颈椎病…
·揭阳市中医院急诊科简…
·出现“鼠标手”怎么办…
·五招帮你呵护眼睛健康…
·什么是合理体重?
·脊柱也有最喜欢的坐姿
·榕城盆景技艺:匠心妙…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我市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厚植人才沃土,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2024/7/3

  聚才引智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报道

  □记者 林海芬

  威武潇洒的英歌、惟妙惟肖的青狮、绚丽壮观的烟花火龙……近年来,普宁英歌、榕城青狮、乔林烟花火龙等独具特色的揭阳文化品牌陆续走上央视、走向世界。

  揭阳本土非遗能够频频“出圈”,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基层文化人才对文化保护、传承、活化的不懈努力。

  建设人才“充电站”,涵养本土文化人才

  5月23日至27日,在第二十届文博会揭阳展馆,一批高端翡翠精品和近百件具有揭阳特色的玉雕精彩亮相,“圈粉”五湖四海的文化业界人士和游客。

  玉器精湛的工艺,始终离不开优秀的玉雕人才。揭阳产业园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夏怀书告诉记者,以前,玉雕行业的传承是依靠最传统的“师带徒”模式,玉雕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集聚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平台和阵地。近年来,揭阳产业园积极鼓励玉文化从业人员参与职称评审和相关评定,让“土专家”获得“真头衔”,极大地提高了“揭阳工”在玉雕行业的品牌美誉度及附加值。

  自2021年成立以来,揭阳玉文化人才驿站全面调查玉雕人才现状,通过“上门送服务”方式,分发宣传材料、解读相关政策,积极动员玉雕师参加年度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认定和相关评选,激发人才政策引才聚才效应,营造“重玉材更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帮助人才进一步掌握政策、享受待遇,安心在揭阳发展。

  根据玉文化产业特色,以提升玉雕人才综合素质为目的,揭阳产业园定期举办玉都大讲堂专题讲座,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为广大玉器从业人才提供优质的平台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在此基础上,   揭阳产业园专门成立中国玉都(揭阳)产教融合基地,搭建中国玉都玉文化产业数字化服务网络,建立玉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引进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管理中心(NGTC)在揭阳开设翡翠鉴定师、和田玉鉴定师、商贸等培训班。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园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优势,引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GIC)开设珠宝鉴定、珠宝研修、珠宝商贸评估、首饰设计工艺等课程,形成覆盖玉文化产业全链条的人才培育服务体系。

  在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揭阳产业园获得官方认证的玉雕师从原来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人。目前,揭阳产业园拥有各类玉雕人才约1.4万人,涵盖了玉石雕刻、设计、营销、电商、鉴赏、管理等领域。各类玉雕人才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651人,获评各级工艺领域称号217人;至2023年,共认定揭阳市高层次人才42人。

  揭阳文化积淀深厚,群众艺术创作十分活跃,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素有“戏剧之乡”“小戏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除了玉雕外,我市的石雕、木雕、剪纸、嵌瓷、潮剧、潮乐、英歌舞和舞狮也久负盛名。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延续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与传承。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到目前,我市的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扩军”至262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58人、市级199人。

  同时,我市以人才活水浇灌传统文化之根,将英歌、青狮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纳入市管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设立大师工作室,开办技能培训班, 培育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加强武术、英歌舞、潮剧、书法、美术、舞蹈、提线木偶、谜语等基层文化领域人才培训,使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能得到更好传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常年举办免费培训,并在全市各地设立培训基地,“零门槛”免费向社会开放培训包括潮剧表演、潮州音乐、手拉壶制作等各类非遗课程,现已成为我市的公众艺术普及品牌。

  薪火相传,促进非遗文化传承焕生

  6月1日,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南山小学少年英歌队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六一”晚会《致未来》演出,孩子们在灵动的闪跳腾跃间、在整齐的呐喊中,向全国观众呈现普宁少年英歌队的飒爽风采。

  早在2017年,南山英歌队就与南山小学合作,以“传帮带”的形式推动英歌进校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南山少年英歌队已参与多场大型演出活动并录制电视节目,英歌进校园成绩斐然。

  英歌进校园,是普宁市扎实做好英歌传承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年来,普宁英歌传承团队以学校作为教学阵地,致力推动英歌进校园,把英歌文化融入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中,为普宁英歌的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蓬勃的活力。

  2024年1月15日,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正式落成启用,首次面向外乡人及女性提供英歌技术指导和培训,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统,积极拓宽英歌舞的传承范围,尤其是重视年轻一代的培养,努力壮大英歌传承队伍,为英歌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普宁英歌代表性传承人为培养英歌苗子,无私地传授自己的英歌技艺,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英歌艺术的兴趣。

  普宁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郑旭武认为,英歌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和表演实践,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英歌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精髓。在校园环境中,英歌有机会与现代艺术元素和理念相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这种创新不仅能够丰富英歌的表现力,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推动英歌艺术的发展。

  目前,普宁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共组建校园少年英歌队18支,为英歌搭建起走向未来的坚固桥梁。

  普宁英歌的传承发展,正是我市积极鼓励青少年传承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我市持续深化非遗进校园活动,有关部门合力推动潮剧、剪纸、面塑、木雕、茶艺、风筝等非遗项目进校园,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技能,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蓬勃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传承学习,让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环境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让古老非遗与年轻一代交织……我市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正以不同方式感受非遗魅力、释放创意活力,用双手和智慧扛起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大旗,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非遗文化传承焕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