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燕
太阳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了整齐的课桌上。我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六年(4)班的教室。我发现教室里的同学们都在忙着复习,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然而,这宁静的午后被一声突兀的叫声打破了。张雨桐面色惨白,手指颤抖地指向自己空空如也的书包,她的钱包不见了,那是她精心挑选的生日礼物,里面还有她带来学校准备募捐的钱。
班级里顿时哗然,议论声此起彼伏。我眉头紧锁,我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仅关乎财物的丢失,更关乎班级的风气和学生的信任。我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但我知道单纯的惩罚并不能真正教育学生。于是,我选择了一个更加细腻的方式。
我没有公开寻找“小偷”,而是根据自己一学期来对学生的了解,锁定了两个有可能偷东西的学生。第一节的语文课也临时换成了班会课。我在班会上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一时的贪念偷窃了他人的东西,最终不仅失去了朋友,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我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两位学生的表情,小涛面对我讲的故事始终保持着平静的表情,津津有味地听着,偶尔还认同地点点头。与此同时,我也留心观察了另外一名叫小璇的同学,她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手不时地抓着课桌,仿佛在努力隐藏内心的某些情绪。我觉得,这种反应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安和愧疚,尽管她试图用表情和动作掩饰,然而这一切都逃不脱我的眼睛。虽然我找到了“小偷”,但我没有公布她是谁,因为我知道接下来的处理方式将会影响小璇的未来,我决定先不急于下定论。
接着,我组织了一个班级活动——“诚实箱”。我鼓励学生们将任何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然后投入到这个箱子中,我还特地给这个箱子上了锁,除了我,其他人都不能打开这个箱子。
一天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诚实箱”的信。我知道这是小璇写的,但我并没有立即揭露。而是在接下来的课上,分享了这封信的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但重要的是要有勇气承认并改正错误。
小璇终于鼓起勇气,在课后主动找到我,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表示愿意归还所有偷来的物品。我没有责怪她,而是给了她一个拥抱,告诉她,每个人都值得被原谅,只要他们愿意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我的引导下,小璇向全班同学道歉,并把偷来的物品还给了失主。同学们看到了小璇的真诚,也选择了原谅她。从那以后,班级再也没有出现过偷窃事件。
我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小璇的成长,也是整个班级共同成长的见证。通过这次经历,每个人都学会了宽容、理解和互助,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作者系揭西县河婆街道河婆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