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
当前,幼升小招生入学工作陆续完成。根据央视新闻报道,这段时间,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不少育儿群里收到了“幼小”衔接的广告,比如“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轻松习得2000+汉字”,等等。无论是公号还是网站,“幼小衔接早准备”这样的广告语,让幼升小孩子的家长有了紧迫感。
众所周知,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一种过渡,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对于很多儿童来说,幼小衔接能否平稳过渡至关重要,因而家长们往往都十分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却对幼小衔接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总以为幼小衔接就是单纯的“知识衔接”,总以为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优势。很多家长在私底下也相互“大比拼”:孩子上学前学会了多少个拼音、会认写多少个汉字、读了多少本书、会不会算简单的数字加减、认识了多少个英语单词……于是,有的家长便把孩子送入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类的幼小衔接培训班里,提前让孩子学拼音、学认字、学数字加减、学英语单词等等。这说明,很多家长都误解了“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
其实,幼儿过早地接触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弊大于利。教育研究表明,幼儿过早掌握一些学科类知识的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在幼儿阶段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到了二年级也会被超越。而且,如果在幼儿阶段一味地给孩子灌输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反而会导致厌学、惧学、不学等症状,最终让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尴尬境地。这无疑不利于孩子的小学阶段,乃至今后其他阶段的学习,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幼小衔接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笔者以为,在幼小衔接这个过渡期里,家长不妨多多借鉴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宁波某学校每年在幼小衔接时,就会邀请眼科、牙科专家,和家长们一起探讨“书桌该怎么放”“写字该怎么坐”“牙齿该怎么刷”等等,这样的幼小衔接,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幼小衔接,孩子就能学到更多的生活小常识,这对孩子适应进入小学之后的生活和学习,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幼小衔接以传授生活小常识为主,不涉及学科类知识的传授,自然也就能避免孩子陷入厌学、惧学、不学之中。
眼下正值各地幼小衔接时。期待各地不妨帮助孩子打开正确的幼小衔接方式,多些生活类小常识的传授,少些学科类知识的传授,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小常识,培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