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医院或诊所测量血压,数值就会飙升,在家中测量,血压又正常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患者不了解,甚至因此质疑医院和医生。其实,这种情况是患者出现了“白大衣高血压”。

揭阳市中医院榕城院区脑病科医生在了解患者情况。通讯员 摄
□记者 陈燕玲 通讯员 卢剑辉 袁鸿辉
前段时间,家住揭东的曾阿姨因高血压引起的阵发性头晕、眼前发黑到揭阳市中医院榕城院区脑病科住院,然而,在脑病科主任许成勇的细心查看之下,发现曾阿姨并非高血压,而是低血压。之所以测出高血压的数值,原因是曾阿姨有“白大衣高血压”。查明病因之后,脑病科医生调整了曾阿姨的治疗方案,曾阿姨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口服降压药加重病情?高血压患者实为低血压
据脑病科医生介绍,今年2月,曾阿姨在医院体检中发现血压升高至172/84mmHg,她听从朋友的建议口服降压药,却开始出现眼前发黑及反复的、阵发性的头晕,随着症状加重,曾阿姨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但效果均不佳,为此她时常感到焦虑不安。
前段时间,曾阿姨到市中医院榕城院区门诊部就诊,后住进脑病科观察治疗。经管医师采用规范化的测量方法,连续测量了2天,发现曾阿姨的血压一次比一次高,最高可达201/117mmHg.无奈之际,曾阿姨甚至觉得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
然而,脑病科主任许成勇细心地发现,在夜间及静息状态下,曾阿姨眼前发黑及头晕的症状改善了,测血压也显示血压下降,遂建议她做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除经管医师测量的时间段之外,曾阿姨的血压并不高,反而是低血压,且最低可达76/43mmHg.许成勇分析、梳理曾阿姨的病情,初步判定为“白大衣高血压”。为了验证这个判断,许成勇为她腾出一间高血压观察教学病房,并嘱咐停服目前所有降压药,同时准备了一副校准过的血压计,手把手教会曾阿姨及其家人规范地测血压,并计划好测量时间。
起初,曾阿姨对许成勇提出的这个想法持有怀疑的态度,担心停药会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在停药2天后,她眼前发黑及头晕的症状明显消失,且期间测量的全天血压都是正常的。经管医师重新对曾阿姨完善了不同时间2次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均提示血压正常。至此,曾阿姨悬在心上的石头得以落下。
什么是“白大衣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那么,什么是“白大衣高血压”?许成勇解释,“白大衣高血压”是指人们在医院、诊所等医疗场所接受测量得到的血压高于正常范围,而在家中自测或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是正常的。这可能与在特定的医疗环境中人们自身的警觉反应、紧张或焦虑等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有研究显示,“白大衣高血压”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0%,在临床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3%~23%.对于在门诊测量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尤其是初发血压升高的患者),不要急于确立高血压的诊断。这时候,需要让患者充分休息、放松后多次重复测量。若仍增高,则应鼓励患者在宽松的环境多日多次规范地自测血压或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疗干预需要具备前提条件,‘白大衣高血压’需不需要治疗,这个问题需要区分来看。”许成勇说,在血压异常显著过高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暂时的药物干预也是必须的。治疗上,主要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减体重、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钾盐)、适当运动锻炼和舒缓精神压力等,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这需要专科医师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策略。”
许成勇建议,“白大衣高血压”人群应重视健康体检和筛查,注意定期复查(至少每年1次),随访血压、心率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如果经评估为中、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生活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