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吹牛”行为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表现,家长要指导孩子理解诚实的价值,并通过支持和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孙映萍
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吐槽自己的孩子虚荣心强,经常大话连篇、“牛皮”吹的鼓鼓的,还夸夸其谈、盲目自大爱“显摆”,令家长哭笑不得、无从应对,家长更担忧的是孩子将来会养成经常吹牛的坏习惯,甚至学会撒谎推卸责任等,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
孩子爱吹牛,家长该如何应对呢?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吹牛或说大话是一种正常现象,孩子想以此获得满足感、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家长要营造一个有爱、安全的家庭氛围,告诉孩子,他无需夸大其词也能得到接纳和爱,给予孩子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情感支持,了解孩子吹牛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家长要学会激励孩子和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给予正面反馈和肯定,强化孩子的诚实守信意识;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诚实的好榜样,更要做好正确引导;家长要经常创造机会向孩子普及生活常识,多带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多种因素导致孩子爱吹牛
为什么孩子爱吹牛呢?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吹牛或说大话是一种正常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一是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孩子可能会通过夸大自己的成就或能力获得满足感、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孩子在成长发育阶段可能正在探索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而吹牛可以暂时提高其自尊。
二是寻求关注和认可。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认可和赞赏,并可能会发现其夸大自己的经历或能力是一种吸引他人注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让其显得更有趣、更酷或更与众不同。
三是模仿。孩子是非常擅长模仿的,家庭、学校或媒体中看到的行为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如果观察到身边的人夸大事实可以获得积极反馈,为了在同龄人群体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可能就会模仿使用吹牛这种办法。
四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吹牛可能是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往往难以区分现实与幻想,因此可能在讲述一个故事时会不自觉地加入虚构的元素,于是类似吹牛的天马行空想象和创造总让孩子脱口而出。
五是自我保护。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吹牛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用来掩盖自己的不安全感或自卑感,试图通过夸大事实保护自己不受负面评价的影响,让自己看上去和别人一样或比别人厉害。
六是缺乏自我认知。孩子还在学习如何准确评估自己的技能和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无意中夸大自己的能力,通过夸张的说法让自己显得像是“英雄”之类的人物。
七是家庭环境影响。家庭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影响孩子是否倾向于吹牛,如果孩子的成功被家庭高度重视,就可能使孩子感到需要通过吹牛等手段来展示自己的成功。
家长要做好正确引导
孩子爱吹牛,家长该如何应对、引导呢?对此,陈洁婷认为,孩子的“吹牛”行为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表现。重要的是家长要指导孩子理解诚实的价值,并通过支持和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因此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有效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
一、营造有爱安全的家庭氛围。与其说孩子爱吹牛,不如说孩子爱幻想、想做一个更好的孩子。因此,家长要营造一个有爱、安全的家庭氛围。孩子吹牛时,家长的态度尤其重要,对于只想引起关注、得到认可的孩子,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紧张和担心,也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维嘲笑、否定和批评孩子,甚至斥责、打骂孩子,这会让孩子很受伤;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吹牛、高质量陪伴孩子,告诉孩子,他无需夸大其词也能得到接纳和爱,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是谁,给予孩子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二、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当孩子吹牛时,家长要有耐心地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并给予孩子情感支持,了解孩子吹牛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一些孩子说大话爱吹牛,可能并不是自己想的,而是在表达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纠正,让孩子在语言方面不断进步;孩子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相符时,家长一定要将事实的真相告诉孩子,让孩子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和期望的,耐心纠正孩子的错误,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吹牛”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如失去朋友的信任或损害人际关系等。
三、学会激励孩子。孩子“说大话”“吹牛”,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要学会利用“吹牛”激励孩子,如有愿望是好事,但要从零开始,好好学本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在各种活动中让孩子找到成功和获得成就感,并恰如其分地表扬孩子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表现出诚实时,家长要多给予正面反馈和肯定,并多与孩子讨论诚实的重要性,强化孩子的诚实守信意识。
四、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非常擅长模仿大人的言行,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诚实的好榜样,家长要在平时通过自己不吹牛、敢于说实话、说到做到的言行举止展示诚实的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从而让孩子远离不切实际的“吹牛”。
五、做好正确引导。孩子通常认为表现完美才会被别人接纳、认可和喜欢,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认清自我的能力、接受真实的自己,更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无需靠吹牛来证实自己的能力,而是为了自我充实、自我满足,通过展示自己的真正成绩或分享自己的兴趣等更积极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注意;当孩子夸耀自己、贬低别人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尊重他人,在表达自己感情时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避免伤害他人;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在做事时一定要讲诚信,让孩子明白吹牛、撒谎的坏处,如《狼来了》等故事,告诉孩子,如果爱吹牛撒谎,就会像放羊的孩子一样受到惩罚,让孩子明白吹牛是要付出代价的。
六、提高孩子认知水平。孩子爱吹牛,有时并非孩子虚荣,而是认知不够,因此,家长要经常创造机会向孩子普及生活常识,多带孩子参加参观博物馆和科技馆等有益的活动,既丰富孩子生活,又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随着对事物认知水平提高,孩子就能分清现实与想象,吹牛的频率自然就会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