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龙纪念亭外观。

贺龙诗句石刻。
□方映辉 杨石才 文/摄
为追寻红色革命旧址,惠来县老促会专程到溪西镇西湖村仙石山顶瞻仰贺龙纪念亭,寻找在龙溪江畔这一座重檐飞角的四柱石亭——贺龙纪念亭。
亭下山腰处,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的仙石古寺,是早期革命家在此活动的革命旧址,也是当地的名胜古迹。2021年4月被惠来县人民政府列为惠来县文物保护单位。
本世纪初,由于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因而仙石山变成了荆棘丛生、人迹罕到之处,遂成为近代革命者秘密聚会之所。土地革命时期的方凤巢,南昌起义后南下潮汕一带的徐向前,东江革命领导人彭湃都曾到此处聚会,指导革命斗争。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3日,起义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准备攻占东江地区。10月3日凌晨,南昌起义部队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在普宁县流沙镇主持召开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会议刚开始不久,便收到敌人前来袭击的情报,武装人员迅速撤往海陆丰,与地方的革命队伍联合起来英勇抵抗。当天黄昏时分,当先头部队已经翻山前行、后卫部队又距离总指挥部尚远时,总指挥部突然遭到敌人截击,与先头部队失散。总指挥部集合部队,英勇抵抗。经过激烈战斗,冲出敌人包围圈后,贺龙进入大南山区,按之前彭湃留给他的信息来到溪西西湖找红军秘密联系人接头。贺龙和北平人李元城南下投奔彭湃,这时彭湃已上大南山,贺龙在地下党人龚袁平引领下隐蔽于化石山,化名为“加龙”,在仙石寺内住了20天,期间继续革命活动。一日三餐由龚袁平邻居詹嫲妹母女以拾柴草的名义上山给贺龙送饭。
贺龙在离开仙石山之时,看着四周风光秀丽,遂脱口吟道:“二八戊辰到岩山,攀登仙石放眼量。只有立种芙蓉志,定无辜负栽花郎。”此诗激励革命者继续前行,不辜负天下老百姓的期望。当年村民为避搜捕,由地下党员詹娘睦将贺龙诗作刻于碑上并埋地下。新中国成立后,西湖乡人民寻得此碑。1986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李元城捐赠资金兴建“贺龙纪念亭”,并将石碑竖立亭内。广东省委原顾问吴健民为纪念亭题写“知足旷怀担道义,喜得烽火照葵阳”的亭联。
仙石古寺是一处历史名胜、革命旧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1月,贺龙纪念亭被公布为惠来县不可移动文物登记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