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湧彬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高考题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借助英语教学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已然成为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在英语课中有效地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构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浓缩着祖祖辈辈的智慧与家国情怀,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在英语课中将其渗透并弘扬,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彰显学习英语应有之义。
二、教学策略
(一)课前精心“策划”。信息化时代,短视频、图片等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可将与节日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嵌入授课PPT,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英语话中国》系列、抖音平台都是不错的素材来源。
(二)授课因“时”制宜。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有一个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在课堂上增设相关教学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讲节日故事、朗诵诗句等,既有氛围感又有仪式感,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阐述中国文化、描述中国形象”的能力。
(三)引导“情感”认同。教师在英语课中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要把握时机,循循善诱。比如,教学内容涉及某一月份时,借机给学生讲该月份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故事、风俗、美食等;还可借助单词、句型,引导学生编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句子或文段,比如描写元宵赏花灯的热闹、中秋团圆赏月的温馨等,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悟、认同传统节日文化。
(四)采用多样教学法。一是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汲取世界文化精华的同时,又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如介绍万圣节的黑色与橙色的含义时,让学生联想春节和中国红;学习墨西哥亡灵节时,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对比其由来、习俗等异同点,让学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情景交际法。在进行与节日有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Speaking或者是Talking这些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如高中英语必修二 Unit 4“What‘s in a name”的第一段谈到了英国名字的由来,借此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名字的由来、仪式、活动等。三是“补充、拓展”法。在阅读教学中,教材因篇幅原因,文章数量有限,涉及节日文化的文章往往也是点到即止,并未深入、亦不全面,笔者建议适当拓展与其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尤其是外国人视角下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文章,更能令学生耳目一新,既让学生深入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也达到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目的。
(五)作业贴近生活。教师要把握好每个传统节日的机会,适当开展与学生日常生活、家庭有关的作业形式。例如要求学生春节包饺子、端午包粽子等,再将其美好瞬间、活动心得写成日记或者录制成视频,配以简单的英语旁白。满满的仪式感、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能培养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教师因“时”因“地”制宜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教法将其渗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阐述中国文化、描述中国形象”的能力,又能促进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彰显学生学习英语应有之义。 |